你的愛是吻,卻不曾想吻出了痕跡,那便是傷害。還記得年少輕狂時,我那顆叛逆的心指使我的手寫下我行我素的這句話。兒童時代總是幼稚的,青春時代總是叛逆的,而這一切卻在不久后發生了改變。
記得那是高三時,我放棄了高考,決定入伍參軍。當兵,仿佛是跟過去的生活訣別的象征。
入伍前的日子,父親在家中陪我忙碌應征入伍的所有準備。每到晚飯時,父親都會問我想吃什么,似乎我所有的要求都是父親極力渴望去做的事情……一杯酒過后,父親用筷子指著桌上的飯菜對我說:“多吃些,到部隊也要多吃飯,再累也要注意身體。”那是我從未有過的感覺,從未想過父親的溫柔會讓我有淚雨滂沱的感覺,那種溫馨讓我覺得握在手里都是一生必不可少的享受。父親的所有不好在一瞬間沒有了記憶。這就是親情的魅力,即使曾經吵得刀光劍影,一句呵護的話就會忘記所有不快,重回合家歡樂。于是我再也沒有防備恐懼,對父親敞開心扉,聊得不亦樂乎。
每到晚上,回到自己的房間,在父親送我的卷帙浩繁的書櫥前輕輕擦拭一下書上的灰塵,記得當初只不過是我向父親要錢說想買幾本書,父親絲毫不猶豫地把錢給我,而且之后每次回家都會給我帶一摞書回來,放在我的書架上。久而久之我的書架上已經沒有了空閑的地方。那時我才突然意識到,為什么父親愿意花幾千元為我買書而不會花幾十塊錢讓我戴一條手鏈的緣故,在子女一代看父母,他們都是傳統封建的。父親淺意識明白看書是有用的,但永遠不會從心里接受年輕人流行的時尚出現在自己孩子身上,我也永遠不會忘記當我拿著學校征文比賽一等獎的榮譽證書時,父親那甜美的笑容。當初對父親言辭的偏見一直認為是蠻橫無理的謬論,可成長讓我撥開烏云重見天日,偏見也土崩瓦解。
等待的日子漫長而急促,與父親在一起的溫馨短暫而永恒,當我接到入伍的通知書時,離別,似乎是一種可怕的信號,我不知道前方是一種什么樣的環境,也不知道沒有我的日子父母該怎樣度過,可軍營不是你想來就來,想不去就不去的地方,我沒有了選擇。
離別的那天下午,爸爸媽媽,姐姐姐夫到火車站為我送行,當接兵的軍官集合點名時,父母被攔在送行的人群中,父親和母親站在人群中踮著腳尖極力張望著尋找我的身影。沒有了父母在身邊,我感到萬分地緊張,周圍都是陌生的面孔,再沒有人縱容我矯情的個性,我明白我必須長大,可心里卻有說不出的難受。當點名完畢,軍官命令進站時,送行的人群開始涌動,他們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孩子想再多說一句話,我也在極力尋找著父母,突然父母從人流中擠了過來,我看到了母親含淚的眼睛和父親臉上抽搐的皺紋。母親對我說:“好好地,照顧好自己,別想家。”而父親再也沒有說出一句話,之后就被攔在了火車站的玻璃門外面,我轉過身的世界就一下子模糊在了我的眼前,眼眶的溫度達到沸騰,我往前走著,整個繁鬧的車站都停下來等我的腳步邁過才在我身后恢復之前的人來人往。我回過頭看到母親趴在玻璃門后向我招手,父親站在母親身后極力地望著我,我站住腳步揮揮手,看到車站工作人員要求送行親屬全部離開時,父親明顯有點駝背的身子才轉過去。朱自清的《背影》里寫他的父親微胖的身子從車站月臺上翻下的背影,我在初中時讀了并沒有任何感覺,后來每次再讀,就想起父親駝背的身子,不禁熱淚長流。
一別之后,兩地相懸,轉眼間三四天,卻誰知五六月,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里長街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孩子總有一天會走出父母的懷抱,男兒總有一天要遠離故土走向遠方,牽掛著彼此總是美好的回憶,美好的回憶也正是最真的初衷。曾經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看不到自己的本心,曾經有多少次莫名的失意引起不必要的爭端?《大學》教育我們說: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心不正看什么都是歪的,就像高一暑假我離家出走一樣,最初的原因只不過是我一句偏激的話,而如今又有多少個家庭爭端,鄰里糾紛,同事矛盾,朋友翻臉的最初只不過是一句無心的話呢?其中又有多少人正是最愛我們的那位呢?
一句無心的話可能會引起一場爭斗,一句殘酷的話可能會毀壞一個人的生活,一句及時的話可能會平復波浪,一句充滿愛心的話可能會治愈別人的傷口,所以,請珍愛那個深深愛你的人。母親的慈眉善目,父親的嚴厲要求都是同樣的愛,只是不同形式的表達而已,如今想起父親駝背的身子,我就會心生感慨,掛念不止,想起父親嚴肅的表情我就會慶幸,正是那緊縮的雙眉讓我沒有偏離航向,從此也不會再沉淪下去。
父親的愛是吻,愛得越大,吻痕就越深,吻痕越深,才讓我體會到父親對我的期望有多大,我會記住父親恨鐵不成鋼的愛,把吻痕永遠鐫刻在我的心上,指引我在未來的征程中駕馭奮進的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