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解題者」敘述的第1個故事
閱讀本文需要超過10分鐘
Story #1: 「50天環中國之旅」
因為我(狐貍)和蛋老師(Daniel)的咨詢顧問背景,接下來除了大量的照片視頻外,你們也會看到咨詢公司風格的PPT,所以請在WIFI環境下閱讀,土豪隨意。
先上一下這次旅行的關鍵數據總結:
先來個目錄,歡迎你選擇喜歡的部分進行閱讀(畢竟這篇推送實在是太長了):
如果你看過早前我在Linkedin發表的10W+文章《不想結婚不想生育不想買房?你可能陷入“低欲望”狀態》,你可能已知道了這次旅行背景的目的。
我們在尋找擺脫“低欲望”狀態的方法。
旅行的發起者蛋老師是我大學師兄。
他財務自由,愛情美滿,家里還有倆可愛聰明的娃。
日常的大多欲望他基本都滿足了,因而日子也變得簡單——穿頹Tee(文化衫),吃盒飯,每天摩拜上下班,北京的臨時住所是跟別人合租的15平米小房間。
而我和他的情況不一樣——至少欲望沒有被完全滿足。
我的欲望集中在求知欲上,所以其他欲望也不多——一樣是吃盒飯、穿頹Tee,很少買東西。
而求知欲旺盛到極端,所追求的便是“全知” (omniscient) ——這自然是一輩子也無法達成的。
當我想清楚這一點時,我變得有點沮喪,甚至在開始壓抑求知欲。
于是我們都陷入了“低欲望”狀態。
當然也有人會覺得這種狀態沒什么不好——知足常樂嘛。
于個人而言可能確是如此,不過于整個社會而言,“低欲望”不見得是件好事。
欲望是人類經數百萬年演化形成的本能,食欲驅使你進食果腹,性欲驅使你繁衍后代,求知欲驅使你去探索新的知識。
換句話來說,欲望驅使著人類的生存、繁衍與進步。
自然,我們不想心安理得地保持“低欲望”狀態。
我們希望去看看這個世界,為自己帶來更多欲望。去看我們沒看過的,去體驗我們沒體驗過的,從環游中國開始。
不過只有兩個創業狗確實略顯寂寞,于是我們七拼八湊,忽悠了一群人一起。
這次路線設計有個大原則——途徑所有省會/首府/特別行政區及直轄市。
我們深信這是離欲望最近的地方。
50天,51個城市。
由于蛋老師的入臺證來不及辦,所以只有我去了臺北,因而不統計在總行程內。
對具體日程安排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公號(解題者)回復關鍵詞“路線”。
出發前,蛋老師說:“畢竟我這么有錢,我們還是不要住得太寒磣吧。”
我隨即給了他一個白眼:“行啊,那住SPG集團的酒店吧,大多是五星酒店,我剛好可以維持我的白金會籍。”
“啊!可是我積的是IHG(另一個酒店集團)的積分啊!!”
我又翻了一次白眼。
看來他對住宿環境并非完全沒有欲望,這是個很好的開始。
最后我們決定SPG和IHG混著住。
入住經歷最奇葩的要數呼和浩特的喜來登酒店。
酒店給我和蛋老師倆大男人安排了一個滿墻都是多啦A夢貼紙的家庭房…
順帶分享一個好玩的細節:
到了旅途的后半段,長時間舟車勞頓,真的很累。
有天蛋老師正在預訂酒店,跑來跟我商量:“雖然明天目的地也有皇冠假日,不過這幾天好累哦,不如我們訂一下洲際(比皇冠假日貴一倍)好好犒勞自己吧!”
確實,疲憊能激發欲望。
食欲雖是馬斯洛需求理論里最底層的需求,我們平日對食物的欲望卻極其有限(如前所說,盒飯足矣)。
可能主要是因為我自小在潮汕長大,而蛋老師在成都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兩地都以美食聞名,我們自然有點“嘴刁”,對尋常食物也沒有多大興趣。
不過中國確實地大物博,這么一圈逛下來我們還是被不少食物驚艷到。
不得不提的是“最難忘”的“抓的大飯團”。
一開始我們是在銀川的KFC吃午飯時看到海報,發現僅早餐時間有售。
于是第二天我們到了西寧,一早跑去KFC,結果因為起床太晚,剛好錯過了早餐時間。
接著到哈密,我們在早餐時段跑過去,卻發現它已經售罄了。
隨即我們到了烏魯木齊,卻發現因為飯團是新品,而當地的品類還沒更新…
接著的幾天也因為種種原因沒吃上。
最后到了成都,結果我們在停車場迷了路,好不容易才找到出口,卻發現離KFC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同時早餐時間也即將結束。最后蛋老師當機立斷,抄起路邊的共享單車疾奔過去,我們才吃上了飯團。
當飯團放進我口中的那一刻,別提有多幸福了。
從我們有了吃它的念頭到這一刻,中間歷經了整整16天。
之后在海口又嘗了一次飯團,我卻覺得,遠沒有第一次吃到的好吃。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好奇也能激發欲望。
畢竟我們大多時間都在趕路,深度游基本不可能,所以玩樂也集中在路上(看看風景、玩玩無人機),或是停留時間比較長的城市(比如拉薩、澳門等)。
05/A 極限運動
這次旅程主要安排了兩個極限運動項目——蹦極與跳傘。
澳門塔蹦極(AJ Hackett Macau)是世界上最高的商業蹦極(233米)。
我以前去過,第2次可以打折,所以這次到澳門自然不想錯過。
這次選擇的是臉朝上的跳法(上次是臉朝下),有種把命交給了教練的感覺。
在柬埔寨玩熱氣球時,偶然從教練處得知,河南安陽有著全國唯一一個專業對外開放的跳傘基地。這也是國家跳傘隊訓練的地方。
于是在規劃路線時我就把這個提上了日程。
要問跳傘什么感覺?引用一下Will Smith的話:“上帝總是把最美好的東西藏在恐懼的背后。”
我深深覺得,極限運動是會上癮的。
當你自由落體的那一刻,求生的欲望會不可避免地涌現出來,而當你克服那種恐懼時,你會有莫大的快感。
恐懼也能激發欲望。
05/B 無人機
出發前蛋老師興致勃勃地買了架無人機(DJI Mavic Pro),旅途中也算物盡其用,拍了幾十G的視頻。
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想著,如果換無人機的角度看,那會是怎樣的風景。
這自然也是好奇激起的欲望。
05/C 直播
蛋老師的其中一個心愿,是成為網紅。(所以也拜托你們幫幫忙,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并關注公號吧~)
而我作為一個過氣網紅,沒有直播過似乎也說不過去。
于是我們買了5張電話卡,開始全程直播。
畢竟,別人的肯定(打賞)也能激發欲望。
我們的直播內容特別清奇:要么看我們跟著大媽跳廣場舞,要么看我們比賽跟美女搭訕求合照,當然最讓觀眾受不了的是直播我們在車里睡午覺。
一直以來直播的成績平平,直到星爺加入我們,開始怒懟觀眾,我們收到的打賞才慢慢多起來。
令人驚嘆的是,星爺diss觀眾的風格,竟讓我們收獲了5645個花椒豆。
其中有個剛拿到拆遷款的土豪阿姨,給我們貢獻了1880個。
出于不同路段的種種限制,我們此次旅程共動用了5種交通工具。
06/A 自駕篇
我不會開車,所以全程的主力司機是蛋老師。
我們在神州租了輛大眾途觀T1,按天計費。蛋老師特地跟租車公司要了輛比較新的車,出發時累積公里數只有6,543。還車的時候,租車公司的人內心估計有無數草泥馬在奔騰吧。
值得驚嘆的是內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公路都修得很好。
只有內蒙古和新疆的幾段路休息站比較簡陋,“洗手間”也是露天的,尿尿時只能讓拋物線在大風中變得凌亂。
不過路上還是遇上了一次能源危機——我們亂入了一條新修的高速公路,結果連續N個服務區加油站都還沒建好。在續航只剩下15公里的情況下,老司機蛋老師當機立斷,關空調!強行開出高速,最后成功晃到了22公里外的小鎮加油站,剛好開完最后一滴油。
兩萬公里的車程縱使腰再好也撐不住。
為了防范長時間坐車帶來的健康風險,我們準備了一堆膏藥、云南白藥以及靠墊。同時在我們的支出里,多了一項預算用來馬殺雞。
各地的高速通行卡也是(丑得)各有特色。
自駕的樂趣其實還是在路上的風景。
內蒙古的大草原、西北的戈壁、海北的油菜花田…我們總會開出高速,用無人機記錄下這一路的美好。
06/B 鐵路篇
我只想說,進藏的火車票一定要提前買!!!
我們提前了27天也買不到軟臥票…于是我們坐了24小時的硬座。
半夜,隔壁的大叔躺下了,卻不斷地往我身上蹭。
那一晚我基本沒合過眼。
是疲憊,讓我對快點到達拉薩有了最迫切的欲望。
06/C 直升機篇
我和蛋老師大學在香港讀的,沒少去澳門,卻不知原來兩地之間有直升飛機航線。
之前我們都沒有搭過直升機,于是這次便一同體驗了一把。
從澳門直升機場到香港港澳碼頭的直升機場只要20分鐘不到。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Google下“Sky Shuttle HK”,也有澳門深圳的航線。
斷舍離真的沒那么難。
我們每天要用到的東西其實很有限。旅程的前幾天我們還每天搬著箱子上下樓,后來發現其實一個小背包就夠了,其他的東西我們都丟車里。
我也評選了“最有用”&“最沒用”Top 3,供小伙伴們參考。
除了車、手機和錢,最有用的東西有這么三種:
當然也有一些東西是你沒必要帶的:
最后附一個pack list(蛋老師的版本):
(A) 衣服:基本是夏裝,去納木錯等地風比較大,建議穿長褲和沖鋒衣
(B) 毯子 + 旅行枕:車上午睡專用
(C) 各種設備:手機、車載音箱、無人機、電腦、充電器、手機支架、胎壓計等
(D) 錢包 + 水杯:推薦吸管杯,對于開車的人來說非常友好
(E) 鞋子:運動鞋 x 2 + 拖鞋 x 1
(F) 藥品 + 急救箱 + 防曬用品
(G) 睡袋 + 靠墊:一開始為了省錢,三個男生住一個標間,其中一個人睡睡袋,后來覺得沒必要就再也沒用過睡袋了
(H) 帳篷 + 戶外防潮墊:沒必要帶的東西
08/A 財務成本
先做一下我們的費用構成分析——
此番行程總計用了大概18萬,主要花費在交通(租車、油費、過路費、直升機、輪渡等)、玩樂(蹦極與跳傘)及住宿,這三項占了75%的總支出。
蛋老師承擔了大部分資產類支出(也就是像無人機這種以后還可以繼續用的裝備)。
上述費用也包括了其他中途加入的小伙伴們的吃喝玩樂,不過不包括當地朋友們的招待費用。
想自駕的小朋友們可能想參考租車費、油費等構成,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交通費的明細:
意外的收獲是,通過這次旅行,我們收集到了全國各地的發票。
08/B 時間成本
比起財務成本,對于大部分人而言,更難付出的是時間成本。
50天的假期很不現實,所以像我和蛋老師都是直接請辭,才能說走就走。
這次加入我們的小伙伴之一,武大,在七年前大學剛畢業時,在豆瓣發了一個貼,《我也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開車環游中國》。希望可以在豆瓣找個旅伴,到處逛一逛。
由于沒有人響應,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他之所以加入我們,也是因為他翻到了這個舊帖,感慨他七年前沒做成的事情,竟然被我們做成了。
而現在,身為律師的他也很難有那么長的假期了,所以也只跟我們一起待了4天。
脫離原有環境,其實是跳出舒適圈,放下已有的欲望去追求新的欲望。
要真的做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真的很不容易。
既然辭了職,50天那么長,旅費也不少,自然是要考慮創收的問題啦。
除了投資理財,我們嘗試了幾種不同的創收(蹭吃蹭喝)的方式,在此一并感謝。
要多提幾句的是Host program。
所謂Host program,其實就是各地土豪讓我們蹭吃蹭喝蹭住。
比較開心的是,一路跟朋友們除了吃吃喝喝,晚上還能促膝長談。
和蛋老師聊欲望,和武大星爺聊人生,和劉總聊愛情,和Masa聊教育…
說到共情處,共鳴也能激起溝通的欲望。
特此感謝:小武(沈陽站)、汪有(廣州站)、劉隊(南京站)、星爺(南昌站)、劉鑫(長沙站)、佳楠(長沙站)、吳一(重慶站)、庭坤(海口站)、小馬(濟南站)、萌萌(天津站)。
2017年7月3日 - 2017年8月21日,50天,51座城市,25,920公里。
50天就這樣過去了,我們回來了。
回顧了過去的種種,我們似乎找到了久違的六欲。
而我也旅途中找到了下一個想做的事情——
做一個幫助你思考的工具箱,用麥肯錫方法等分析工具和思維方法為基礎,和你一起解決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問題。也就是“解題者”這個公號。
雖然要完全走出“低欲望”狀態可能還要些時間,不過我覺得我們正在慢慢重構。
下一站,你們會加入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