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藝術一直是望而生畏的,一方面是因為從小就接觸的比較少,感覺藝術是高大上的東西,而我們所學習的文理知識和所做的理工科學,相距藝術都是有些遙遠的,另一方面是因為藝術家的存在,使得我感覺藝術是很難的東西,只有做到極致才能成為藝術家,而做不到極致就只能當一般的文藝青年。所以一直在逃避藝術相關的深入研究。
但攝影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件事,低端一點叫拍照,高端一點叫攝影。無論怎么稱呼這件事,攝影都是一件很藝術的事情,不僅僅是因為其中博大精深的攝影專業(yè)知識,更加涵蓋了攝影對于生活的記錄,尤其是在今天這種攝影平民化的時代,探索攝影里的藝術部分是我想了解的一點內容。
這本書名叫《攝影的藝術》,是一本譯著,原作者是美國的Bruce Bambaum,我想一般人可能只關注照片,而只有專業(yè)的攝影師才會更加關注攝影師或作者本身,我就屬于一般人。
這本書主要講了兩部分內容,前半部分講了攝影技術,包括構圖、光線、色彩、濾鏡等等,后半部分講了攝影藝術,比如攝影技術和藝術的忠實性,創(chuàng)意、形成個人風格等等。前半部分的技術更像是一部教科書,從專業(yè)角度闡述了應該如何攝影、攝影應該注意哪些技術要點,這里不多做闡述,只講一點就是攝影是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我所理解的是2點,一是復制所看到的美好,二是拍出與眾不同的照片,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美好的事物總想記錄下來,這就是攝影最初的起源,但是更多時候我們相機或者手機拍攝下來的照片距離我們實際看到景色有很大差距,這就是攝影的技術影響,提高了技術,也就能將想表達的內容記錄下來,拍攝出理想的照片。理想的照片也不一定是千篇一律的照片,旅游的時候,導游往往會帶我們在一些固定的拍照地點定點拍照,拍出來的照片就是千篇一律,缺乏個性,我想說的第二點就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于拍出有自己特點的照片,那就有了一定的藝術價值。
攝影的藝術表現(xiàn)在,如果攝影是一種藝術形式,那么我們必須專注于它作為一種交流方式的有效性,就是它能夠代表我們向讀者表達觀點,一是表達照片本身的觀點,比如一個美好的景色,只要一張照片擁有豐富優(yōu)美的影調關系和漂亮的線條形狀,即使沒有或者無法傳達真正的信息,也是有一定藝術價值的。攝影藝術的難點在于,沒有清晰地原則和標準,這也是藝術的普遍特征,與理工類的顯著差異。比如,梵高一生從來沒有被別人認為是有價值的藝術家,但他始終按照自己的構思來創(chuàng)作,如今他仍然是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攝影的藝術性表現(xiàn)在它與繪畫的聯(lián)系,攝影對于繪畫是一種傷害性的影響,但其反作用的影響也很大。主要是繪畫大多都是具象的,而攝影的藝術難處在于它很難創(chuàng)作,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攝影都是對于現(xiàn)實的記錄,而很難做到抽象。攝影的藝術性主要體現(xiàn)在創(chuàng)意方面,西方藝術更加講究獨創(chuàng)性、而東方藝術一般更加堅持傳統(tǒng),攝影的創(chuàng)意體現(xiàn)在拍攝的作品看起來是“新”的,對于同一個景色,拍攝出不同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在看事物時不拘泥于大部分人的視角。
我個人的理解就是,當拍攝了一幅作品后,看一段時間沒有厭煩的感覺,起碼就是一幅還不錯的作品,再看一段時間之后,能夠發(fā)現(xiàn)不足或者發(fā)現(xiàn)新的視角,這就已經達到攝影的藝術了,尤其是在器材平民化、攝影大眾化的今天,攝影的藝術性也越來越難,對于個人來講,在一個地方拍的久了就很難再拍出更具沖擊力和創(chuàng)新性的照片,這就同時又需要提高技術水平,來實現(xiàn)想要拍攝的目標,攝影的技術與藝術是相輔相成的兩個要素,掌握技術,按照自己的方式觀察,慢慢的就會形成自己的風格,也就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提升到藝術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