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就是一輩子》書摘(5)

為什么你無法改變

改變,幾乎是每個人的愿望。誰不想變得更好一點呢?誰不知道想變得更好一點需要努力呢?誰沒有下過無數次決心呢?

想知道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嗎?

拿出紙筆,羅列出如若真的改變之后可能帶來的壞處 —— 注意,不是好處,而是壞處。羅列得越多越好,直到再也想不出來其它的壞處為止……然后就好笑了:拿一枚硬幣,心里默念,正面就改,反面就不改…… 然后拋出去,等 “上天安排” 的結果…… 等結果出來的那一瞬間,你就會知道自己內心最深處實際的想法,因為當“上天安排”的結果和你實際想的不一樣的時候,你瞬間就會有再拋一次硬幣的沖動!

這時就不要硬逼自己,其實硬幣已經告訴你真相啦。

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不是什么過分大不了的事情 —— 人,就是一個容錯性極強的動物(或者可以類比為機器),而這世界也常常是個容錯性很強的系統,不僅人可以在有問題的情況下好好生存下去,這世界也總是可以在有問題的情況下持續運轉下去。

知道自己的缺點也知道改不掉,其實并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情況是,自己確實有缺點,卻完全不知道,甚至以為自己是完美的 —— 這才是真正不可容忍的缺陷。


如果真想改,卻最終失敗,大抵是“誤以為改變是瞬間的事情”造成的。

改變常常是個過程,很長的過程,不是瞬間完成的。就因為這是個長期的過程,改變的難度就無限提高了。

世界是動態的,人們卻總是不由自主地用靜態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刻舟求劍”并不是杜撰,而是那個年代里確實發生的事情 —— 分不清靜態和動態,不是現代人才有的誤區,也不是許多年前早已經解決了的誤區,這個誤區長期存在于此,有很多種變體,防不勝防。

下個決心,是瞬間的事情,行動才是填補后面非瞬間的整個過程的實際內容。若是真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直接把 “下決心的這個瞬間決定” 直接跳過 —— 它沒必要存在;直接開始行動就好,這才是關鍵。

解鎖這個關鍵之后,一切都明白了:

改變是個過程。

改變最初的時候很難顯現。

改變需要足夠的時間,所以也需要足夠的耐心。

改變結果出現的時候,已經耗費了很長時間、很多精力、很多耐心。

看到別人已經改變的時候,不會盲目地羨慕,因為真正改變過自己的你,知道那意味著什么……

剛開始用力過猛,基本上注定會失敗

用跑短跑的方式去跑長跑是什么結果,大家其實都熟悉。可這并不意味著說大家就明白 “在任何領域都不應該用跑短跑的方式去跑長跑……”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絕大多數人成為父母之后,在孩子 0 ~ 3 歲的時候投入過多,耗費了過多的資源,到了孩子 15 ~ 18 歲的時候早已經耗盡資源,甚至,孩子早就成了 “事實上的負擔”……

用力過猛還有另外一個害處:動作變形……

很多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驕傲;用力再猛一點,會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炫耀 —— 這已經開始令人討厭了;用力再猛一點,就會把孩子當作自己當初不曾實現的愿望 —— 這已經可憐了……

早期過份勤奮,不給自己喘息機會……這樣的用力過猛,其實還有很多其它的副作用。因為四處告訴他人 “自己就要變了”,直接導致了未來會遭受更多 “然并卵” 的嘲諷;因為早期經濟投入太多,后期會出現經濟危機;因為早期精力投入太多,后期會出現精力不足…… 因為早期過份勤奮,所以很多該做的事兒都被擠掉了,所以這些該做沒做的事情最終會集中起來一起報復你,不信走著瞧!

千萬別用力過猛

避免這個誤區的核心在于,心平氣和地接受自己最初的弱小。既然改變是個過程,那么就可以把“改變”理解成一股勢力,最初相當弱小的勢力,它需要時間,需要投入,需要持續投入才能逐步壯大起來。它就跟花兒一樣,上來就澆了太多的水,會被澇死的!

所有人都一樣,在失敗之后最需要有個合理的解釋。最簡單粗暴,最有效的解釋莫過于:我沒那個基因!我沒那個天份!我沒那個命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