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夠非暴力溝通,就能減少矛盾、沖突和爭執,從而與他人和諧相處,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實用有效的溝通方法——非暴力溝通法,此法源于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一書。
? ? ? ? 非暴力溝通是指在溝通過程中通過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方式進行表達,關注人的的內在感受和需要,即在發生一件事情時,觀察這件事并說出感受,分析產生這種感受的內心需要,從而提出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方式。
1.觀察:是我們能夠正確描述發生的事情,并說出觀察的結果。在這里我們要區分觀察和評論的區別,評論是在觀察的過程中加入主觀看法,例如,“我最近組織了三次活動,每次你都說你不愿意參加”這屬于觀察,而“你很少配合我”則是評論范疇。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導致交流中出現矛盾。
2.感受:是個人的內在感覺,與想法不同。例如,“我不是個美女”這屬于想法,“我不是個美女,心里有些難受”則是感受。
3.需要:是個人的某種要求。感受與他人的言行有關,但歸根到底與我們的自身需要有關。通常情況下,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有四種選擇,其一是責備自己,其二是指責他人,其三是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其四是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們指責自己,就會內疚,指責他人,就會把責任推脫到別人身上
4.請求:希望別人做什么。在提出請求時,應當避免使用抽象需要,盡量提出具體的要求,注意和命令之間的區別。 ?
? ? ? ? 舉個例子,一對情侶,某男和某女,晚上10點,某女看韓劇哭得稀里嘩啦地給某男打電話,未接,奪命連環call后某男才接。
? ? ?某女說:“你為什么不接我電話?”(注:對沒接電話這一現象,某女從某男身上找原因,指責他人,把責任推某男身上,而不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屬于暴力性)
? ? ? 某男回復:“我為什么要接你電話?”(某男沒有問某女打電話的原因,沒有分析他這么久沒接電話女生的感受和需要直接回嗆,帶有暴力性)
? ? ? ?如果女生脾氣不好,或者很介意某男長時間不接電話,很有可能會發生口角:“你是我男朋友,接我電話天經地義,這么久不接電話還有理了,不想過了是吧,那就分手!”(暴力+暴力=火山爆發)
? ? ? ?如果某男接了電話后,某女按照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對某男說:“親愛的,給你打電話你這么久才接(觀察),我很難受(感受),我剛剛看了韓劇是個悲劇想和你聊聊天緩解下心情(需要),你能和我說說話嗎?(請求)”(這種緩和的形式從某女內在的需求出發,沒有指責某男,一般請求能夠得到滿足)
? ? ? 某男說:“可以呀,你想聊什么話題?”(談話順利進行)
? ? ? ?非暴力溝通作為一種交流方式,目前已在世界各地被廣泛地運用到各個層面和各種環境中,能夠幫助預防和解決學校、家庭、商業、醫院、監獄等環境中的矛盾與沖突。
? ? ? ?好書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