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
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一、我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
我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的時候,我爹四十了,我是他唯一的女兒,小的時候,我就是他的那片海,所以他為了我能不顧一切。
上小學時,第一次作文課,我不懂得寫,拿回家給老爹,老爹幫我寫了,老爹是位有文化的人,這篇《我的學校》,他用了很多排比句,我們學校還沒教,老師以為我家學淵源,寫得這么好,無比贊賞,在課堂上當范文念了,我好不得意。
整個小學階段我再沒有寫出像樣的作文,老爹也無法跟著我屁股后面隨時幫我寫,但《我的學?!废窭佑∫粯涌踢M了我的腦海,寫寫寫,我要寫我的詩和遠方。
初中的時候,懵懂的情懷,就像詩和遠方的田野,我對大千世界充滿好奇,對美好充滿向往,我忽然會寫作文了,我的一篇《絲路》被學校投稿在某刊物上,獲得了2元稿費,當時我媽的工資一個月才36元,2元對初中生來說是好多錢,又是一番洋洋得意。
高中時,和我爹發生了沖突,我喜歡文學,想寫一本《西北風大刮》的文集,可我爹說,文學沒用,財會對女孩來說才有前途,我糾結了,我不喜歡財會,可文學沒用,就這樣糾結著,高考沒考好,“我的詩”漸行漸遠,成了遙不可及的“遠方的田野”。
二、我活在茍且里,驀然回首,看到了那片海
我的人生走進“眼前的茍且”,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圍繞著老公孩子茍且地活著,茍且得忘乎所以,眼前勾勒的只有孩子的“詩和遠方”,忘了那是孩子的“詩和遠方”,應該由孩子自己勾勒,而我的“詩和遠方”呢?已經遁逃得無影無蹤。
當前半生飄然成為過去,孩子已然長大,驀然回首,我看到了我爹幫我作弊的《我的學校》;我看到了初中的美好情懷,我的《絲路》,沙漠上的駝鈴叮當作響,海上的船乘風破浪......;我看到了那本從未動過筆的文集《西北風大刮》,靜靜地躺在時空里,一陣風刮過,翻起一頁一頁白紙,沙沙作響......。我發現我的心依然澎湃,依然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那么我可以找回那片丟失的大海。
三、為找到那片海,我不顧一切
當我決定要去找那片海的時候,我的人生已過大半年華,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筆,惴惴不安地走進網絡課堂。
我并不懂什么平臺,從今年4月開始,我隨心在美篇上以“天心草”的筆名發圖寫文章,第一篇文章《舌尖上的鄉愁》的閱讀量達到了7216人次,有點小驚喜,仿佛看到了那片海。
這真是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只要你愿意接觸網絡,無論你的年齡有多大,你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于是乎,5月,我隨年輕人上微課,6月繼續跟進,8月9月10月連著一季度的寫作打卡群。
5月9日第一次在簡書上以“寸草天心”的筆名寫文章,都是我的隨想和日記。我喜歡我寫的《戲文人生》,那是回憶我和奶奶的趣事,回憶都是帶淚的笑,自己感動自己,然后連累你也一起笑。
8月10日開通微信公眾號“天心草的唐朝時空”,以“天心草”的筆名發表原創作品。我從小長得白胖,大眼睛雙眼皮,都戲稱我是唐朝來的肥女,索性就邀請大伙來我的唐朝時空暢聊咯。
四、寫寫寫,帶我到詩和遠方的田野
想來,從4月29日開始提筆,時至今日整整5個月時間,我就像乘坐一列綠皮火車,從“茍且”慢慢地駛向“詩和遠方的田野”,我坐在火車上眺望窗外,窗外的風景,就如遠去的記憶,一幕一幕往后移……
那位無聊的愛剁手的女人向后移,我寫《經歷安利種草的窘境,說說拔草的智慧》;
那位市井的和婆婆PK的女人向后移,我寫《送你三條錦囊妙計,讓你在婆家甘之若飴》;
那位把小白鴿緊緊抓在手心里的女人,終于放飛白鴿,白鴿強勁有力地從車窗前飛過,繞過火車頭,歡快翱翔在藍天白云之間,我寫《告別心魔,放飛孩子也放飛我自己》;
火車繼續往前行駛,我的邏輯思維更清晰了,我寫《感悟文章邏輯,我是劉姥姥,一進文化大觀園》;
火車繼續往前行駛,我珍視眼前的工作,我寫《工作不易,且行且珍惜》;我關心鄰里和諧問題,我寫《鄰居》;我關注社會熱點,我寫《二胎,你會成為樊勝美媽媽嗎?》;我再次探索不一樣的地方民俗,我寫《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七夕》、《來,鬼節,我講幾個鬼故事給你聽》......
火車繼續往前行駛,我仿佛看到那本無字的文集《西北風大刮》,它慢慢地有了字跡......
車窗外的風景越來越美麗,越來越清晰,我把頭伸出車窗外,享受微風拂臉的感覺,我聞到了遠方田野的芬芳,我相信我能找到那一片海,在不遠的將來......
火車繼續往前行駛,嗚......,哐且哐且哐且……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