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視隨想,弱者的戰略

文:而立虛云

有一期《羅輯思維》的題目,叫做《弱者的邏輯》。講了在大博弈環境中,處于弱勢的一方,應該如何設定并保有自己的目標。

我漸漸發現,這不就是我所感悟的邊緣戰略嗎?簡而言之,就作為弱者的我們,在和強者共同處于一個相同時空中的時候,應該怎么發展自己呢?

應該怎么做?這個問題本來就暗含著,要有一個目標的意思。不然,就應該是,怎么做都行。

應該怎么做?這自然不能和強者共用一個目標。在其他客觀條件和目標都相同的情況下,弱者和強者唯一的區別,就實力的強弱。在這個維度上,弱者恒弱。只有強者更容易保持自己的地位,而且會出現越來越強的馬太效應

在視頻的末尾,老羅舉了一個個人實施“弱者的邏輯”例子:“你剛到城市來你跟那些大公司比當然它強你弱

但是你們之間并不是博弈關系

你是拿自己的目標去參與到它的事業里面去

如果你的目標只是每個月掙點錢那好你打一輩子工好了

你可能在中國的大城市一輩子也買不起房

但是如果你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公司有公司的目標你有你的目標

那好我們兩個目標在一起博弈我幫你公司實現業務增長

你幫我實現個人成長我在這兒學業務展示給整個市場看我的業務能力

漸漸地沒準兒我的個人地位在社會上就成長了沒準兒將來我還創業呢”

從這個例子中,我看到了弱者的邏輯抑或是目標的另一個說法,叫做邊緣戰略

其中,最重要的三點:

1、邊緣性:選擇強勢的一方,看不上或者不在乎和樂觀其成的事物,作為自己的目標。

2、目標感在一個較長的時間里,緊緊盯住這個目標,直到這個目標完成,或者局勢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比如自己開始變強了)。

3、靈活性: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這時候可以改變目標,重新選擇與自己現有實力相配套的新選項,來作為目標。

在圍棋上,這種先在不起眼的局部發展自己,待自己發展壯大后,再問鼎天下的戰略,或許可以叫做“金角、銀邊、草肚皮”。

記得在一個古老的童話故事中,講到有個旅人,想借宿在一戶民宅中。

民宅的主人,開始時并不同意。

于是,旅人說,可以煮一鍋鮮美的石頭湯作為回報。主人聽后,很好奇,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然后,旅人便向主人借了一口鍋,拿出從外面撿來的石頭,放進鍋里,加水后,用小火煮。

煮著煮著,他從口袋里拿出一點香油,到了進去。頓時,石頭湯開始有了,一絲絲淡淡的香味。

然后,旅人用勺子舀了一點“石頭湯”,放在嘴邊,假模假式地品嘗了一下。“啊,好好喝。”

旅人,贊嘆之后,把勺子遞給民宅的主人,請他也品嘗一下。

主人,疑惑地嘗了一下,額,太淡了。

隨即,主人從自己的廚房里拿出了醬油、糖等調味料,并倒進了湯里。

旅人,喝了一口,又贊嘆道,“哇,灰常灰常鮮美了呢,要是再放點蔬菜進去就好了。”

于是,主人又從廚房里拿來切好的青菜和蘿卜放了進去。此時,這鍋“石頭湯”已經變成里“含有石頭的蔬菜湯”了。

旅人,嘗了一下,又開始贊嘆道,太好喝了。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我還有一小包上等的牦牛肉干,放進去一定更加好吃。說完,他就從行囊里拿出一個裝滿肉干的小包,并一股腦地將這些牛肉干倒入鍋里。

此時,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濃香,這鍋石頭牛肉湯,終于做好了。于是,他們把其中的石頭扔掉,一起分享了這鍋牛肉湯。

也許此時,主人早已明白了,旅人的目的是借石頭煮湯贏得借宿和吃肉喝湯的機會。但那又怎么樣呢,畢竟旅人帶來的意外驚喜——美味可口的“石頭湯”。

這種心靈和果腹感上的滿足遠遠超過了借宿一宿和一點調料、食物的代價。

從這個故事里,我們會發現。旅人并沒有采取,純粹索取式的“邊緣戰略”。而是在努力用自己的資源(石頭、牛肉干)和民宅主人發生協作。

而民宅主人也沒有死摳那一點調味料和蘿卜、青菜,于是他也意外的獲得了有高檔“牦牛肉干”的“石頭湯”。這其實就是雙贏。

畢竟,對于任何事物,強大都不可能出現在一個它的所有方面,即使在其某一個方面,強大也不可能永存!

就像旅人沒有調味料和蘿卜青菜一樣,主人也沒有牦牛肉干。

強大是相對的,弱小是普遍和絕對的。所以邊緣戰略,可以被每一個人全部或者至少部分地運用。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某種程度上和某些方面的菜鳥。我們都需要與別人協作,來取長補短。

特別是在進入新領域或者直接跨界的時候,我們是在別人擅長領域的邊緣,謀求發展與協作。這些邊緣領域,或者是那些牛人不屑去做的,或者感覺做著不劃算的。

而這,正是我們尋求跨界發展的機會所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