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生活無常,是那么多變。
在下決心學心理學時,發愿要解決身邊,還有更多人的情感,最近身邊真的來了很多情感上的人。以前沒離婚時,自己也為情感所困,認為老公是自己的神(精神),一切都為了家而活,一當出了問題,自己都無法自拔。
如:老公出軌、婆媳關系不好,一點家庭小事吵得不可開交。
多少遍在問自己,這是自己想要的嗎?
一切都是自己太狹隘,太自私,心中無大愛。自己貪念太多,想得到太多,自己也不愿意付出。
跟老師學習3年體會太多,領悟也很多,感恩遇見!現在很能體會“學無止境”這個詞。身邊太多優秀的人,值得我學習。
學別人的好,學別人的一技之長,不看缺點,只看好的。
當看到許多身邊的朋友,還有我的老師。她們都很大愛、智慧。當我老師和我說,不要用分別心看待每個人,要寬容。你身邊一切都會好起來,你好了!這個世界都好了。
理無專在、學無止境、然則問可少耶。真理不專門存在于某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那么,"問"可以少得了嗎?
“不恥下問”也是學習的精神
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幫助身邊的人,更多人。
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鬃勇牭竭@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p>
?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求學無止境,學以致用才是最真實,能幫助到人才是學以致用。
學會感恩,感恩身邊事、物、人,凡事都要有感恩之心。學會感恩,生命因感恩而更有價值,用心感恩,生活因感恩而倍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