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蓋瑞?查普曼博士在《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總結了5種愛的語言,分別是精心時刻、精心禮物、肯定語言、身體接觸和服務行為。“愛”不僅指談戀愛時男女之間的“愛”,這里的愛是一種廣泛意義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當然也被包括在內。
精心時刻就是陪伴孩子的那些美好時光,一邊玩手機,一邊陪孩子在地毯上搭積木肯定不能算在內。精心禮物就是那些適合孩子的禮物,孩子喜歡打籃球,你送他一雙籃球鞋那就非常容易讓他感受到愛。肯定語言就是那些發自內心的贊美,說假話的不算。身體接觸,對咱們中國人可能不太習慣,長大之后擁抱可能都變成了奢侈品。服務行為,就是給你的中學生孩子提供一些ta比較享受的服務。孩子一整天上課很辛苦,你就讓ta 放松下,看個電影、打會兒游戲,按照孩子喜歡的方式。這個時候,你嘮叨ta ,作業怎么還沒寫完,上課要認真聽講,這周末幾點上數學輔導班?......如果孩子在這時表現出絲毫的不耐煩,糟了,可能你和孩子兩個人身體里的活火山距離爆發的時刻也就不遠了。
都說孩子是咱們上輩子的情人,今天是情人節,如果用這五種語言來愛這個小情人,怎么個愛法?我對宇小哥主要是通過身體接觸和肯定語言來表達愛的。他小的時候,我路過他的時候總要在他臉蛋上親一口;長大了,每次分別時也得擁抱一下。肯定語言就滲透在日常生活中了,這一點,我有時做得不那么真心誠意,有時肯定的時候內心其實是有猶疑的。宇小哥最喜歡被愛的方式是“肯定語言”。可見,學著愛孩子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讓情人節作為一個停頓的節點吧,不僅愛孩子,還要以孩子愛的方式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