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有一百次想離婚的沖動,五十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
心理學普遍有種說法認為,伴侶關系的發展有五個階段,分別是浪漫期、權力爭奪期、穩定期、承諾期和共同創造期。并呈現出一種螺旋式的生命循環。
很多夫妻都是在權力爭奪期這個階段,由于真實生活中的雞零狗碎,處理問題的差異,對孩子的態度,很多人都企圖控制對方、改造對方,沖突升級,從而進入矛盾暴發期。有些人在這個階段會選擇了離婚。但更多的人會在糾結中痛苦。
消失的女人
在生活中,女性由于生育、養育以及經濟獨立的要求,背負的壓力和責任更大。而普通男性在結了婚之后,主要的精力忙于賺錢,從而忽視了妻子的情感需求。妻子需要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下,扮演好一個好媽媽和好妻子的角色,也因為自己的被忽略,所以對孩子格外的緊張和焦慮,壓力之下更容易將不滿發泄到另一半身上。而男性天生的不善言談和疏于情感的表達和冷漠,更容易引發婚姻的危機。
更何況,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因為,需要結婚了,遇到了合適的結婚對象而結婚的,因為到了年齡所以想結婚,因為年齡大了要抓緊時間生孩子,所以當了父母,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你的幸福感卻并沒有增加。因為,你最想要的,不會一直停留在一個“已婚”或者“有孩子”的身份上,你想要被肯定,想要被傾聽,想要不開心的時候可能得到情感上的支持,想要遇到生活的艱難曲折時能夠共同面對 ,共同成長,
然而,大多數時刻,生活并不如我們所想。
而這些有多少人在婚前就能想到的呢?在婚后又需要多長經歷多少時間才能明確?
更多的的女性會在婚姻中,不知不覺的,有意無意的、主動的、慢慢的放棄自己,把自己交出去,完全被家庭生活所吞沒,成為一個“消失的女人”。提出這個觀點的是美國兩性關系專家貝芙莉,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觀點的時候,覺得不可思議。我們是現代女性、一個個都是職場女漢子,又獨立,又強大,怎么可能會像父母輩那樣,在婚姻里失去自我呢?
可是,再仔細回想一下,進入婚姻后,你的改變還不夠大嗎?孩子出生后你心心念念的全是孩子,外出就餐時,不經意點的全是他和孩子愛吃的,外出旅行時,你是否是從行程策劃到所有細節全都你一手安排,并且完全顧及到了他和孩子?帶著孩子子和他一起旅行,是否有當媽的帶著兩個孩子出去旅行的疲憊感?
事實上,雖然我們自詡堅強獨立,但依然在愛情和婚姻中喪失了大部份的自我。哪怕是選擇了比較適合自己的而且忠實的男人,我們依然放棄了社交生活、獨處的時間、以及自己的價值觀,漸漸的失去了自我,而將自己與他的生活高度融合。
貝芙莉在《愛他,也要愛自己》中深刻解析了女人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自我的
1、太快陷入愛情
2、沒有誠實面對自我,面對自己的好惡
3、沒有保有自己的生活
4、被愛人昂貴的晚餐、假期、禮物或者財富的承諾所收買
5、試圖改變自己討好愛人
6、陷入不平等的愛情關系
7、試圖從愛人身上得到權力、才華、成就感和財富
8、沒有表達自己的信念
9、允許其他人,尤其是愛人為自己做決定。
當對著另一半的不滿和對生活的疲憊不堪,當一次次想要離婚的念頭涌上心頭的時候,想要看清它,弄清楚自己究竟為何陷落在此處,又將該何去何從,我們不妨問下自己的心:我目前,最想從婚姻中得到的是什么?我該怎樣去滿足這些需求?離婚會是更好的選擇嗎?
我們也必須承認,人生之路漫漫,而我們也在不斷的成長和變化,情感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兩個人的磨合以及對每個階段感情認識的差異,導致需求不匹配的情況確實也屬正常。這不是某個人的軟弱和錯誤。
現代人對婚姻的要求已經不再像上一代人一樣,只是共同把孩子撫育長大那么簡單,只是我們對婚姻質量的要求提升了,但卻沒有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和沖突。
婚姻是自我最復雜的投射,一段婚姻解體的最常見原因,是因為我們走進婚姻時,自己并不成熟,也并不了解到底想在婚姻中得到什么?而同時對伴侶期望太高,互相都想從對方身上得到安全感。不成熟的愛是:當說著“我愛你”,其實是“我需要你,快來愛我吧”
關于如何找回自己,貝芙莉說,很多“消失的女人”是通過寫作、繪畫、雕刻等創造性的活動,找回了自我。嗯,這也是我寫字的原因,至少思路清晰了很多。
為何道理都明白,卻仍在陷在痛苦的婚姻里離不開?
在上一輩的婚姻中,很多人明明早已形同陌路,卻仍然維持了下去,而年輕一代中,仍然有人即使是在痛苦的婚姻中,卻很難離開。是因為他們不強大,獨立性不強嗎?不是的!傲骨賢妻中的艾麗西婭 ,強勢聰明如她,面對出軌和性丑聞的丈夫,也是從第一季拖到第七季才與丈夫離婚。
為什么明明不幸福,人們仍然會待在痛苦的婚姻里而不離開?
因為對于女性來說,感性的成份更多一點,在婚姻關系里的點點滴滴,都是自己的一部份。終結一段關系,意味著同自己的一部份做切割,這無疑是痛苦的。特別對于女性來說,想到獨自撫養子女,應付前夫、父母這些復雜的人際關系,就更容易讓人打退堂鼓。而且現實中,輿論對于離婚女性并不寬容,所以人們決定結束婚姻的過程往往要花費好久。
最終讓人們下定決心離婚的是:一是婚姻關系在不斷的惡化,二是認為自己離開了會過得更好。
如果目前還處于糾結的階段,很可能是因為離開的前景還不明朗。
這也許會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其中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但也不要因此而責怪自己的軟弱,這和內心是否強大無關。
真正的力量,來自于對我們自身局限性的理解。
理解了自己,我們才能明確知道,我們苦苦追尋的到底是什么 ,這樣,當我們與愛人和解,或者再次戀愛,甚至再次結婚,才能做個快樂的人,有能力讓自己也讓對方幸福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