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批純種佛系青年,我們90后雖然嘴上不服老,心理卻十分認同養生學說。包里備好藿香正氣水,家里囤著紅花油,周末蹦迪也要備好秋褲。眼前的枸杞山藥銀耳開始排隊入列,保溫瓶啥的弱爆了,灑家已經搞來一個“以一頂六”的圈廚多功能養生壺,煮燉燒濾四項全能,今兒這篇評測就跟大伙聊聊,它憑什么成為我的湯湯水水補給站。
OCOOKER=圈廚,感情這第一個字母念“圈”噢~從外包裝就能看出極簡設計傾向,對于年輕人來說吸引力加分,不過功能體驗還得上手實踐。
箱內上下泡沫保護著諸多配件,下圖中唯有說明書沒有露面。配件大體分為:底座+電源線、壺身、壺蓋(左下:外蓋+內蓋合體)、金屬過濾網(右上)、玻璃燉蠱(左上:帶防燙硅膠提手),以及玻璃燉蠱的蓋子(右中)。可以看到水壺底有個金屬溫度探頭,實時測溫、保溫控制都靠它。
壺身容量1200ml,大口徑直上直下,容易清潔,內部玻璃部分大概露出1/4,便于查看水位。發熱盤也是玻璃材質,一體無縫設計同樣不易藏污納垢,無硅膠圈設計也避免加熱時產生異味。
從底座壺身到燉蠱壺蓋等配件,玻璃、金屬與硅膠相配樣式簡潔素雅,同時滿足線條美感與實用性。
例如防燙把手設計,剛好讓壺身透明與非透明包塑區形成近似黃金分割的視覺美感;而玻璃燉蠱上沿嵌套的硅膠提手,除防燙外+方便提拿的功能外,還能隔絕回流水,保證燉蠱內食物、湯水的純粹無染。
底座背面一覽,沒想到也有便于收納線纜的設計。也可以看到線纜足夠結實,保證800W功率安全用電,散熱孔、四腳硅膠墊做工細節到位。
底座接駁處電極細節。800W功率基本可以滿足最多10分鐘燒開,速度適中,對限電的學生宿舍來說也不容易超標。
對應的壺身底部特寫,可以看到兩枚固定螺釘,參數銘牌,以及4個用于排出殘水的孔洞。圓周的6個小突起,可以保證壺底與底座接觸時保持1-2mm左右空隙。
1.2L容量對日常飲水喝茶、煮粥湯剛好可以滿足1-2人份,對于年輕的上班族來說剛剛好。
水線保持在一側的“最高水位”標線以下即可。
圈廚養生壺的4種烹煮方式是其優勢之一,便于設定操作的六大烹煮菜單則顯示出另一種優越感。
最簡單的煮湯水方式,自然就是湯水食材直接放入壺中,然后點按“功能”按鍵,選擇六種烹煮模式(燒水、煮茶、溫奶、燕窩、補品、甜品)之其一,停留幾秒,將自動開啟該模式。以燒水為例,我們將會在中央的數顯屏上看到實時水溫,隨著左側“三橫”反復動態增長,最終達到100攝氏度燒沸,水開后自動進入保溫。而在保溫狀態下,可以改為設置40~90攝氏度(每隔5°一檔位)或30分鐘-24小時的保溫時長,默認狀態下為80攝氏度保溫24小時。保溫結束將會進入待機狀態。
第二種烹煮方式是使用自帶的濾網,細密網眼可以濾除茶葉和渣滓,午后辦公室里煮一壺清甜好茶,提神醒腦、一下午不瞌睡。
自帶的玻璃燉蠱可以讓需要“文火”的溫奶煲湯輕松實現。加上燉蠱玻璃蓋頂部有一個小出氣孔,其余養分都會留在蠱內,煮個銀耳燕窩湯簡直再好不過。
有必要的話,把玻璃燉蠱外部也清洗干凈,置于壺身中內外同時燉煮,我喝壺里的綠豆水,他喝內蠱的酸梅湯,每一季都可以玩出新花樣。
圈廚養生壺還貼心的提供了24小時預約定時功能,最少30分鐘,每次步進30分鐘,最長24小時定時。歸家前燒好一壺枸杞桂圓人參湯,睡前為明早預約一杯熱奶,周末小睡一覺就能喝到山梨山楂羹,這種便利在圈廚身上都能高效實現。
值得指出的是,我發現這款養生壺的沸水噪音非常小,夜晚測試最高40dB,一點也不擾民!一方面要歸功于不甚高的800W功率,另一方面,壺身塑包結構、穩固的底座接觸,壺蓋硅膠緩沖等設計抵消了共振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個人覺得均勻加熱的發熱底盤也有功勞。
噪音小,如何判斷水燒開、湯粥羹煮好了?機器會在不同狀態下發出蜂鳴音提示,包括燒水時臨時抬起壺身的異常報警(數顯屏顯示E1)。一般來說燒好自動保溫會蜂鳴1次,進入待機會蜂鳴3次。在部分模式下,湯水沸騰后開始計時,顯示屏將會交替顯示倒計時與實時溫度,查看狀態很直觀。如果非要挑個毛病,那就是圈廚養生壺沒有接入智能家居系統的能力,如能接入米家APP遙控就完美了。
總結
早在幾年前的學生時代,我們宿舍里也買過養生壺。不過相比擁有4種烹煮方式、6種菜單烹煮模式、24小時多檔位保溫、24小時預約的圈廚養生壺,那時的產品遜色多了。總得說來,圈廚養生壺同時擁有極簡風顏值、多用途快速蒸煮燉、易清潔收納、安全用電、防燙等必要素質,其中細網眼濾網、玻璃燉蠱、內外雙壺蓋、硅膠防燙提手、可收納底盤線纜等做工細節可圈可點,讓它更容易勝任辦公室格子間、學生宿舍、普通家居場景下的飲茶、煲湯、煮粥、燉燕窩、做甜品等需求,女孩子特殊時期煮個姜絲紅糖水,宛如充滿愛心的“小暖寶”,兩百預算花得很值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