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為簡書寫文的人,每天打開簡書,首先要看的是就是“小紅點”,看看又有幾個人關注自己,又有幾個人點贊或者喜歡,有多少人又評論了自己的文章,然后然后就是看看最近文章的閱讀量,如果看到文章有許多的閱讀量,還有許多的喜歡和評論,心里也會有一陣竊喜,如果看到自己的文章寥寥無幾的閱讀量,心里也難免有一種失落感。
正如李宗盛那首《凡人歌》所唱的: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
是的,你我皆凡人,生活中人世間,難免有雜念,誰不希望自己出人頭地,誰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有成千上萬的人關注。人只要活著就有欲望,只不過是欲望的大小不同而已。
我們關注自己文章的閱讀量,其實再正常不過,因為我們寫的每一篇文章,就像自己的一個孩子一樣,所以我們才那么重視別人怎么看待自己的文章,但是任何事情都應有一個度,就像我們寵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如果過度寵愛就會變成了溺愛,反而適得其反。
02
其實一篇文章的閱讀量,也并不能說明這篇文章寫的有多好,或者有多不好,因為一篇文章閱讀量的多少 ,是由許多的因素造成的。
因為閱讀量除了文章寫的好之外,還有許多其它方面的手段或者說是技巧,比如那些人緣好的,朋友多的,還有加入各種群的,畢竟那些人可以互相點贊,抱團取暖,所以人家的閱讀量就成千上萬。
而你只是一個人在戰斗,所以閱讀量就寥寥無幾,現在這個社會,講究的就是你的人際關系,如果你孤家寡人,那么你做什么也只能曲高和寡。
其實不是社會太復雜,而是人心太浮躁。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不能一概而論,我所說的都是一般情況下,并非指全部。
03
那些閱讀量特別高的,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一般都是那些所謂大咖、大神級人物寫的,或者說就是簡書的簽約作者,這些人已經在簡書、或者其他平臺聚集了很高的人氣,人家不管寫什么,都有一大幫鐵粉追隨,文章的下面評論的、點贊的、不計其數,即使人家懶得回復,文章照樣在熱搜榜。
對于這樣的一部分作者,對于駕馭文字的能力,已經達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哪怕一件微不足道小事,在這些作者的筆下,也能描繪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而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除了天賦,就是作者對生活有深刻的感悟,還有就是閱讀和學習的能力,這樣的作者也許在我們無所事事、花天酒地的時候,別人卻在默默的打磨文字,并且在無人欣賞的時候堅持了多久,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而這樣的作者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應該學學人家的遣詞造句,學習人家如何寫出打動人心的故事和情節,學習他們對夢想的默默堅持。
04
還有一部分人的閱讀量,其實是虛假的“繁榮”,因為這一部分人,文章的質量一般,都是他們有自己的訣竅,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微信群、朋友圈,彼此之間互相點贊,互相評論,最后把文章推到所謂的首頁,這樣讀者看到的幾率就大許多。
但是這樣的文章,即使閱讀量上去了,喜歡的人卻沒幾個,最終也不能讓看過的人成為你的粉絲,只能讓寫作者有一點心理安慰而已。
還有一些文章就是標新立異,也就是所謂的標題黨,也許會有一篇爆文,閱讀量特別高,但是文章沒有什么實質性意義,后續再也寫不出好的文章,那么這樣的作者,遲早也不會有什么大的發展,也就是在簡書混個臉熟,打發消遣一下無聊的時間。
05
閱讀量的多寡,真的說明不了什么問題,真正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最終還是靠文章的質量,文字的力量。
我們不要因為閱讀量的多少,沾沾自喜或者妄自菲薄,一篇文章的閱讀量,決定不了你文章的質量,也決定不了你是不是適合寫作或者不適合寫作。最終能夠決定你文章的還是文章本身的質量。
所以我們不要每天糾結自己文章的閱讀量,這樣不僅浪費了你的時間和精力,也會打擊你寫作的積極性,或者讓你有太多的虛榮心,當你只關注閱讀量的時候,往往會忽視了文章的質量。
希望我們喜歡寫文的人,多一些對文字的打磨,少一些浮躁和套路,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寫一篇文章的時候,你筆下的文字才打動人心,才能得到別人真正的喜歡。
06
至于那些這個群,那個圈互相點贊的,也只是自欺欺人罷了,只不過讓自己有一點心理安慰而已。
而真正能夠寫出好文的人,絕對是那些能夠靜下心來,不為世事所干擾,他們沉浸自己文字的海洋里,達到忘我的境界,讓文字融入自己的血液,在文字中暢游。
文字不僅僅是為了寫作,文字是為了表達,文字就是你靈魂深處的聲音,在文字中你可以找到自我,也可以釋放自己,而這才是文字真正的作用。
只有當你的文章達到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吸引許多熱愛文字的人,而這些人不是所謂的這個群、那個營,而是一群真正熱愛文字的人。
你短期也許可以靠微信群,朋友圈互相關注點贊讓你的閱讀量上去,但是長期的閱讀量,你必須靠自己文章的質量取勝。
所以我還是奉勸喜歡寫文的人,不要靠投機取巧來提高所謂的閱讀量,與其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個群、那個圈,不如把時間利用在文章質量上,與其討好別人的喜歡,不如打磨文章的質量。
當然如果你的文章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再利用朋友圈,微信群,或者其他的方法,推廣一下也未嘗不可。
但是如果我們的文章,自己還看不下眼,那么最好靜下心來,先把自己的文章寫好,然后再拋頭露面也不遲,不然看著可憐的閱讀量,會打擊你寫作的信心,只會讓你心灰意冷。
07
文章在精,不在多,所以不要刻意去寫,也不要在乎什么日更不日更,只要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哪怕一輩子寫出一篇,也足矣。
最近,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
樸樹那么灑脫,那么酷,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平和,也炙熱。他是不曾改變的少年,永遠不會打敗。樸樹,你怎么了?
樸樹說: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送別》是弘一法師在俗時,有年冬天,大雪紛飛,好友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后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很久。隨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許多人可能對李叔同不太熟悉,但是對于《送別》這首歌卻再熟悉不過,雖然這位大師的作品不多,但僅僅這一首歌,已讓他的人生高度,達到了無數人無法觸摸的境界。
還有瑪格麗特·米切爾,她短暫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飄》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學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所以我們在寫文的時候,不要太在意文章的閱讀量,也不要在意每天能寫多少字,而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每一篇文章盡量寫好,即使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或者喜歡,最起碼也要讓自己滿意。
08
而文字的力量,也不僅僅是讓人喜歡,而是有其它更多的作用,比如讓人深思、給人啟迪……總之我們寫文,不僅僅是為了可憐的閱讀量,也不僅僅是為了別人的喜歡,因為文字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其特殊的力量,也許可以釋放自我,也許可以安放靈魂,也許可以激勵自己,也許可以溫暖心靈,也許可以自我療愈……總之每個人的文字就像那各種各樣的鮮花,在每個人的生命里散發出各自的芬芳和沁香。
所以不管我們的文字有多少閱讀量,也不管有沒有人欣賞,只要自己喜歡,你就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即使不能成名成家,我們一樣可以讓自己活的瀟灑,即使不能成為太陽,也不能成為月亮,那么就讓我們成為無名的星星,在夜空中發出自己的光芒。
在這個世界上,功成名就又能怎樣,默默無聞也不可憐,可憐的是自卑自憐,當一個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時候,你的人生才叫凄涼。
所以活著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我們自己而綻放光芒,哪怕我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至少我們可以照亮自己,讓我們的人生不只是黑暗,哪怕別人不欣賞我們,但我們至少也要自己給自己一些力量,自己給自己一些信心和希望。
這個世界沒有誰可以成全你,只有你自己可以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