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你的腦子具備獨立的思考力嗎?如果不具備,那它很可能只是一個擺設噢!
課堂上,老師正在給同學們講一個機智兒童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司馬光。
司馬光大概六七歲的時候,一天和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了缸里。那口水缸裝滿了水,眼看孩子就快沒頂了,其他孩子驚慌失措,嚇得邊哭邊喊。
講到這里,老師問同學們,如果你是司馬光你會怎么辦?
有的同學回答,去找大人來救他!
有的同學回答,去找個網把他撈起來!
有的同學回答,跳進去救他!
……
答案無非都是如何讓小孩“離開”水,著眼于“問題”的本身。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在聽到司馬光那機智的行動后,大家都感嘆到,對呀!他真的是太聰明了,果真是機智兒童!
當我們面對棘手的問題時,常常被問題本身困住,換個角度看,其實最終的問題不是如何幫助小孩從水里出來,而是要救他!
正如我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常常找錯重點,不能針對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來解決,往往繞了很大的圈子,花了成倍的功夫,甚至還不能將問題完滿解。
所以,當你碰壁時,不妨回過頭看看自己最終的目的是什么,當前的坎既然跨不過去,不如試試繞過去。
妹妹從小就是一個比我敢想敢做的人。她小升初填報志愿的時候,因為我初中是在一間中小學連讀的學校(讓我叫它西瓜學校吧),爸媽認為西瓜學校師資和硬件都不錯,而且離家近,所以也想妹妹去那里念初中。
其實當初妹妹讀小學的時候本想讓她在西瓜學校就讀的,可是妹妹早讀書,西瓜學校名聲大、學位緊張,所以入學的時候卡得嚴,妹妹只好去了另一間柚子小學就讀。
爸媽沒多想,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幫妹妹填報了西瓜學校,因為作為老大的我,從小就是“聽話”的孩子,就連大學選專業、畢業找工作,都是按照他們的意愿來選擇的,所以他們認為妹妹也一樣。
可是在填報志愿截止的前一天,妹妹把志愿表交到學校以后,回來對我們說,她在頭天晚上自己上網把志愿改了,最后還是選了菠蘿初中,因為她的大部分同學都填報了那里,她想和更多認識的同學在一所初中讀書。
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爸媽和我都覺得驚呆了,不過思考過后,也沒有責備她的意思,其實在菠蘿初中也好,那里有爸爸認識的朋友,只是他們開始決定報西瓜學校,也是出于那里的重點率更高、我在那里畢業、上學方便等方面的考慮,但是沒有真正詢問妹妹的喜好和想法。
我當時就覺得很佩服妹妹的勇氣,在家里人大多偏好另一間學校的時候,一個小學畢業的“小屁孩”卻更懂得遵從自己的內心,她不會因為和爸媽、姐姐的想法不同,而放棄自己的想法,這一點,很多大人都做不到。
今天閱讀了阿何的一篇文章,里面就說道“在很多重要的人生關口和決擇期,完全聽從父母的建議其實并不是最好的做法。因為他們的能力無法在這種時刻幫你做出最好的選擇,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讀到這里我才恍然大悟。
雖然我也有顆不甘“雷同”的心,但是卻做不到“與眾不同”,那種重要的選擇,我都交由父母,這種做法似乎還很自私,為什么呢?因為假如有一天我失敗了,我還可以回頭對父母說,要是當初不聽你們的我也就不會這樣了!(還好我沒這么想,但是你呢?)
是啊,怪不得我們都愿意走大部分人都在走的路,因為不用自己動腦子不光省事還能免責啊!
去年的時候,我們這開了一家超級火爆的奶茶店,原名叫皇茶,后來名稱被搶注了,現在叫喜茶,開業之初就出現了排隊、排長隊、排超長隊的盛況。
而且當時在我們市還沒有分店,只有鄰市才有,所以很多人還千里迢迢開車跨市去購買,甚至還出現了代購。
有次,我一個同事去買奶蓋茶想說請大家喝下午茶,沒想到的是遇到前面有個人打包100杯的情況,所以愣是排隊排了3個小時(中國好同事啊)!
出現排長隊這種情況,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種從眾心理,看見別人朋友圈都在轉發,都想一探究竟也去嘗嘗鮮,這種“先人一步”的心理也驅使更多人前往購買,可是味道真的有傳說中的那么好嗎?這還真的是見仁見智了(我覺得還不錯哈哈哈哈哈)。
前陣子我的朋友告訴我,有人揭秘喜茶的營銷秘密,說是他們在開業的時候,花錢雇了人專門去那里排隊,造成了一種異常火爆的錯覺,所以才會出現每次去都一定有人在!排!隊!的場面。而路過的人就會出于好奇心,出于隨大流的思維前去購買。可能一開始的一撥人真的是花錢雇來的,但到了后面,也許排隊的還就真的是慕名而來的客人。
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覓食,也常常用門店熱鬧程度來判斷食物好不好吃,因為覺得信大家總是不會錯的,何況是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
但是我就常常踩到坑,到了一個看似人非常多的地方,結果坐下才發現,全是不明真相的旅客,而且大家都是以這樣一種心態來到了店里,以為是那家店是因為味道好才吸引了那么多人,其實只是因為“人多”才吸引了那么多人,所以,我永遠忘不了當時去沈陽吃的那個某邊餃子,很不優秀~~~
原本群體決策是為了能更好地“集思廣益”,但是一旦大家都因為各自的利益,或是成為小圈子,成了不同的小派系,或是怠于思考,一人決策,人人舉手時,這都是群體思維所帶來的弊端。
群體思維的可怕之處還在于,如果你是小部分人,那么你可能就被大群體所孤立開來,人們為了讓自己“不孤獨”,所以常常選擇放棄自己本來的想法去迎合別人。
假如你的群體十分優秀,那你是幸運的,它會成為你進取的動力;然而,如果你所在的群體很喪很墮落,那,你還會“合群”得心安理得嗎?
請永遠保有一顆“獨立思考”的大腦,別讓你的腦子成為擺設,我們那么努力變得優秀,不是為了去迎合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