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了《易經(jīng)》的相貌,為她把把脈就能追到女神了嗎?沒那么容易!我們還要知道她平常是怎么想問題的。
本篇為易經(jīng)入門系列之五,全文共26000余字,涵蓋了易經(jīng)入門所需的基礎知識,可以幫你更快入門易經(jīng),文末送神秘資料。如對你有益,不妨點贊轉發(fā),謝謝。全文鏈接:
主要內容思維導圖如下:
?圖1?內容框架(查看原圖可放大)
5.《易經(jīng)》中的思維方式
《易經(jīng)》成書年代久遠,了解古人是怎么思考問題的,怎么認識世界的,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讀懂《易經(jīng)》。《易經(jīng)》中的思維方式,雖然古老,但是直到現(xiàn)在,我們仍在運用它們,這些思維方式,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思維基礎。
5.1象形思維
?
圖18?象形思維
《易經(jīng)·系辭上》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象”就是現(xiàn)象,“立象以盡意”就是通過“象”,來充分表達意念,并由此推論出深刻的道理,這與第一節(jié)中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易經(jīng)》的一切內容都出自“象”之中,它把自然界、社會和人各種現(xiàn)象和相互關系,都借助64卦表現(xiàn)出來。8卦就代表8種自然現(xiàn)象。
相、數(shù)、理是《易經(jīng)》的基本范疇,河圖、洛書既展示了象和數(shù),又包含義理,是相、數(shù)、理的統(tǒng)一。
?圖19?河圖洛書
相傳伏羲“仰觀天象”中的“象”就是來源于河圖。河圖和洛書是古人按照星象排布出時間、方向和季節(jié)的辨別系統(tǒng)?!兑捉?jīng)·系辭·上》曰:“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圖20?河圖
《易經(jīng)·系辭·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數(shù)三十,凡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此所以變化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shù)都由天地之數(shù)變化而來。河圖是1到10的十個數(shù)字排列組合,其中1、3、5、7、9奇數(shù)為陽,2、4、6、8、10偶數(shù)為陰。陽數(shù)相加為25,陰數(shù)相加為30,陰陽相加為55。
?圖21?洛書
《易經(jīng)·系辭·上》曰:“叁五以變,錯綜其數(shù),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shù),遂定天下之象”。洛書是1到9的九個數(shù)字排列組合,其對角線、橫線、豎線的數(shù)字相加均為15,共組合成八組15。
河圖1到10數(shù)是天地生成數(shù),洛書1到9數(shù)是天地變化之數(shù),萬物有氣即有形,有形即有質,有質即有數(shù),有數(shù)即有象。氣形質數(shù)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圖式來模擬表達,它們之間巧妙組合,融于一體,依次建構一個宇宙時空合一,萬物生成演化運行模式。
河圖洛書中的陽奇陰偶,首次表達了《易經(jīng)》中“一陰一陽之謂道”和對立統(tǒng)一的基本哲學理念。河圖洛書上,包含中華文化、陰陽五行、宇宙星象,有無數(shù)的傳說和謎底等待我們去發(fā)現(xiàn)。
5.2整體思維
?圖22?整體思維
《易經(jīng)》中整體思維有兩個特征:一是系統(tǒng)性,是一種象數(shù)理多維度結合的系統(tǒng)性思維;二是全息性,知其一,就可知全體。
在《易經(jīng)》的思維框架中,宇宙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包含天、地、人三才的大系統(tǒng)。以此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方式,把人和自然放在統(tǒng)一的整體結構之中來理解人事的吉兇。《易經(jīng)·序卦傳》曰:“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p>
天生人,我們就應當順應自然。因此《易經(jīng)·系辭·上》曰:“崇法天,卑法地”。說明我們只有效法自然,遵守自然規(guī)律,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效法自然是否意味著我們在自然面前就消極被動了呢?《易經(jīng)·系辭·上》曰:“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它告訴我們,探明自然規(guī)律,是為了運用規(guī)律,利用自然,發(fā)奮進取。
5.3循環(huán)思維
易經(jīng)的循環(huán)思維,體現(xiàn)的就是“物極必反”的矛盾轉化規(guī)律。從八卦到64卦都反應出了物極必反這一對立轉化的循環(huán)思維思想。如乾坤兩卦象征剛柔的對立轉化,泰否兩卦象征否極泰來的對立轉化。
《易經(jīng)》64卦排列,從乾卦到未濟卦,以大自然有序運動為其內在機制,首尾相連排成一個大圓圈。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運行,由最初的潛藏醞釀,萌芽生長,奮發(fā)茁壯,欣欣向榮,歷經(jīng)艱難考驗,到達開花結果的極盛時期,然后由盈而虧,返回初始,重新開始,循環(huán)往復,以至于無窮。充分反映出了《易經(jīng)》的循環(huán)思維。
先天八卦圖中,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基本排序。先從12點鐘乾開始,逆時針旋轉到震,然后從乾右側的巽開始順時針旋轉到坤。
?圖23?先天八卦圖
?圖24?方圓圖
此《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中64卦的排序,其實和先天八卦圖排序一致。圓圖12點鐘為乾卦,逆時針旋轉。下卦為乾?,上卦按照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的基本排序;第九卦履卦下卦為兌,上卦按照基本排序,一直到復卦,這是前32卦。從乾卦的右側姤卦開始順時針旋轉,下卦為巽,上卦按照基本順序排列,一直到坤卦。這樣就構成了一個64卦循環(huán)。
?
方圖的排序與圓圖一致,只是從最右下角乾卦開始,自右向左,然后自下而上,一直到坤卦。方圖的對角線,自右下到左上,順序與八卦基本排序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方圓圖的順序與《易經(jīng)》原文的順序是不一樣的,原文的順序需參考朱熹的《六十四卦卦序歌》。
5.4模糊思維
《易經(jīng)》文字特點決定了其模糊思維特性,《易經(jīng)》指明大致方向,它給人以很大的解釋空間和聯(lián)想余地。模糊思維有分析的成分,卻不以此為主,講究一個“悟”字。
首先,《易經(jīng)》取象龐雜,一個卦可以代表多個象,交叉重復,不夠清晰。比如,乾卦既代表天、父、剛健,又可代表有領導地位的人,具有不確定性。這樣就導致同一卦象,不同的人解釋就不同,甚至相反。
其次,《易經(jīng)》的卦辭爻辭文字很簡短,缺少必要的說明,加上年代久遠,當年寫《易經(jīng)》的人又沒有針對我們寫個說明書。因此在解釋上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模糊性很大。比如乾卦卦辭“元亨利貞”,有人認為是“萬事亨通,有利于占問”的意思,還有人則認為應當解釋為“元始,亨通,順利,公正”。
模糊思維講究定性分析,它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易經(jīng)》主張多角度考慮問題,在事物間尋找規(guī)律和聯(lián)系,注重對事物整體性進行把握,最終做出靈活的結論。
5.5權變思維
權變思維其實就是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審時度勢,權衡利弊,隨機應變的思維方式?!兑捉?jīng)》認為,事物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而且這種變化具有日日更新,永無止境的特點。
《易經(jīng)·系辭·上》曰:“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大意為:擁有巨大的物質財富,稱之為弘大的功業(yè);日日自新和不斷增善的精神財富,稱之為盛大之德,天地陰陽交合生生不息的生長變化,稱之為變易。
《易經(jīng)·系辭下》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表明事物發(fā)展到極端,就應當發(fā)生變化,經(jīng)過變化,事物才不會停滯,這樣才能永葆生命力。
因此,我們要以發(fā)展變化的思維方式看待《易經(jīng)》。
后記
其實易經(jīng)入門系列我用了8天就寫好了,后期修改校對用了十天左右時間,后來又放了一周。一共耗時26天,每天超過8小時。如果對你學習易經(jīng)有幫助,不妨花0.1秒點個贊,讓更多人看到,謝謝你。
另外,關注我,你將得到:
1、曾仕強《易經(jīng)的奧秘》;
2、號稱“帝王之術”的奇門遁甲入門經(jīng)典《神奇之門》(張志春)。
【創(chuàng)作聲明】:該文章首發(fā)于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它有自動回復功能,三陽開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