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海中遇見一個與自己相似的人,既是一件幸運的事,也是一件不幸的事。
幸運的是,你們可以有數不清的話題可以暢聊,有數不清的故事可以分享,對于彼此的痛苦也可以感同身受。
不幸的事,所有的難過與悲傷也需要承擔雙份。
因為你知道,另一個他(她)也在經歷著困苦。
記得最初保有寫作的習慣是在高中時代,那個時候憑借著一手文章成為了學校的風云人物。小說,散文,詩歌所有形式的文字都會去嘗試。到了大學之后,隨著生活的壓力逐漸增大,寫作的習慣漸漸就被擱淺了。
然后,感覺自己沒有了可以訴說痛苦的對象,然后在自己困就自己的牢籠里掙扎。多多少少,在經歷了一系列崩潰之后,終究和一些疾病沾上了關系。
彼時才記起,多久沒有寫過東西了。
遇見多年未見的老友時,偶然問起你現在還在寫東西嗎?那一瞬間,突然記起文字似乎是最長久的告白了。
畢竟,它一直在身邊從未遠去。
然后,重新下載了卸載了很久的APP,開始了重新寫作。
第一篇文章,選擇兒時的年味作為了主題。記憶中兒時的滋味,不僅僅是一道一道的菜肴,更是對那無憂無慮的生活的懷念。
人們懷念的東西,往往是經過記憶美化過的。那些滋味,其實并沒有那么美好,但是記憶中的滋味混合著復雜的情緒,突然就變得千滋百味起來。
人,總是在經歷了一系列苦難的時候,才會深入的去反思很多的問題和事物。
其實,這是人性。
畢竟,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人們心中總希望能夠看到一些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