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蟬聲已盡的時節詠蟬,未免太后知后覺。
圖片發自簡書App
蟬鳴于盛陽仲夏,必清冽,必高傲,所以比之君子,“實澹泊而寡欲,獨怡樂而長吟“。
然而,蟬的世界,也不過限于枝葉,經不起害,落不得塵。發聲,大多不知為何發聲,恰是當今一些所謂“真面目”(まじめな)人之寫照。
世間總有陰暗面,黃雀、螳螂、毒蜘蛛,何況狡童。蟬的日子也苦,無緣無故就被打擊一番,又加上“氣怛而薄軀“,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淡泊寡欲了。所以,只能發聲,卻仍不知為何發聲,而至“吟嘶啞以沮敗,狀枯槁以喪形“了。
秋風起,這一季蟬的生命又結束,銷聲匿跡,就像他們從未來過。也沒有人記得,更沒有人期待,他們究竟叫囂了什么,因為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這種“君子“,我們不作也罷了。
君子如玉,沉默是金,能做到的,必沾得泥,落得塵,深埋,暗藏,千琢萬磨,百煉成金,所以,辨得真偽,懂得愛恨,溫潤,卻落地有聲。
黑暗中,此心光明,才能“聲皦皦而彌厲“,此真“貞士之介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