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小說提到很多作家和作品,可見作者加布瑞埃拉·澤文是一位酷愛讀書的文學女性。她用她的文筆讓我認識到了一位作家最基本的文學素養是用書籍灌溉出來的。讀這本書的過程很輕松,很快樂。也許它讓我對文學產生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和一種敬畏感。我不能說這本書帶給我些什么,但是它確實讓我對未來產生了緊迫感和無限向往。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座小島上一家書店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一座名叫艾麗絲的小島上。小島上只有唯一一家書店,店主A·J費克里在愛妻妮可去世后變得萎靡不振,一度希望用酒精讓自己頹廢至死。后來店里被送來一個女棄嬰——瑪雅,瑪雅的出現完全改變了A·J費克里的人生,他為了照顧好這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性和生活觀念,完全是全新的A·J費克里。從此,A·J費克里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朋友們也在經歷了一些人生中普通而有意義的改變。幸福在順其自然的氛圍中慢慢充實了A·J費克里以及他的朋友們的生活。一切看似平凡,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平凡而意義深刻。
A·J費克里是一位幸福的人,他前后遇到了懂他的兩位知己——妮可和阿米莉婭。她們不僅是他的生活伴侶,更是靈魂伴侶。這一點對于一個熱愛文學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瑪雅是上帝給予A·J費克里的禮物,她的出現讓A·J費克里的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們可以設想如果當時A·J費克里不收養瑪雅,那么他頹廢的生活會延續到他某天酗酒死去,萬幸的是他愿意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人生轉變,他的人生也隨之發生逆轉。雖然A·J費克里最后死于疾病,但是他已經擁有了該有的幸福,并且幸福在他生命結束后仍在繼續,因為他所愛的人都在幸福的生活著。面對生活的意外贈與,也許我們應該勇敢接受。
?瑪雅是這家書店的意外受益者。原本一個可伶的棄嬰卻因為這家書店和這個叫做A·J費克里的男人而改變了一生,她不僅沒有在凄慘的人生背景里掙扎,反而獲得了寶貴的父愛和文學的滋養,A·J費克里用愛和書籍把她培養成了一個獨立而個性的小書呆子。讓她的人生沒有因為可憐的身世而苦不堪言。
?阿米莉婭,是一位與小島書店有業務往來的書籍銷售代表,也是一個三十多歲熱愛讀書的獨立女性。因為愛讀書,她也變得異常獨立。在幸福的路上,她是特立獨行的,更是勇敢的。面對不愛,她勇敢拒絕,面對愛,她也無從畏懼。她讓A·J費克里的人生再次出現了愛情的倩影。這樣的人物性格是獨立女性的縮影,也可能是作者的性格寫照,。
?蘭比亞斯,一位優秀的警察。在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一直在盡忠職守地扮演他的角色。在接觸A·J費克里之后,他開始讀書,他的人生開始發生變化。在平凡枯燥的職業生涯最后幾年,他和A·J費克里的妻姐伊斯梅走到了一起,寫下了幸福的結局。
?伊斯梅是A·J費克里的妻姐,是一位美麗而可憐的女人。在她的人生過程中,她的重要選擇好像都是隨性的選擇,都顯得不那么慎重,和丹尼爾的婚姻可能是她最大的不慎重。她也許是愛他的,也愛的那么艱難,最后因為她的不理智,丹尼爾失去了生命,她的錯誤人生也就此結束了。你無法去評論這樣一位女性,她像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她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人生,看似隨性瀟灑,但又不那么負責任。同時,她也是可憐的人,她沒有屬于自己的喜好和追求,她不是在生活,而是被生活推著前行。
丹尼爾·帕里什是一位作家,在他的第一本書暢銷后,他開始了忙綠而風流的作家生活。他常年出差,風流成性,謊言不斷。他和伊斯梅的婚姻就像是泛不起波瀾的湖面,平靜而無趣,但是他需要這樣的婚姻,因為這是他奔波疲倦后最愛的港灣。他是這樣的不堪,卻也給人一種現實生活的真實感。他否認瑪雅的存在,這也體現了他性格中膽怯的弱點,他肆意背叛婚姻,但是卻不敢承擔背叛的結果,是一類可悲而可笑的人。死于車禍可能是丹尼爾不曾想過的結束生命的方式,即使他曾經絞盡腦汁地在他的小說中描述車禍發生的那一刻。也許,這是適合他的方式,因為突然的結束,沒有時間去感傷。
故事來源于生活,虛擬的故事也是真實生活的縮影。小島書店,是A·J費克里心靈的港灣,即使他固執的只賣他熱衷的書籍,這個書店還是給他以及島上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沒有書店的小鎮算不上個小鎮”這句話真是畫龍點睛之作,也曾以多人的口吻在小說中數次出現,這說明知識對于人們的生活是至關重要的。沒有知識傳播的地方,總歸是不夠完整的。人生的內容也需要各種經歷去充實而變得完整。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從平凡開始的,如果我們不積極努力的生活,那么幸福只會與我們隔岸相望。如果我們正在遭受著各種痛苦,那么請留心生活中的“意外出現”,也許這個“出現”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勇敢接受它就會讓生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