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聊大師,高三數學老師
作為教育從業者,我從孩子教育的角度來分析隔代教養下教育發生的一些普遍問題。
?隔代教養的孩子缺乏敬畏感
由于親緣隔代,第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會普遍缺乏敬畏感。我個人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對父母的敬畏感。這種敬畏感,具體體現在學習和生活中。生活中比較簡單,在孩子早期的行為中,孩子對自身的行為并不知道對錯的。父母需要用孩子對自身的敬畏感來規范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知道,什么事兒可以做,什么事兒不可以做,從而形成孩子早期的行為準則。這種敬畏感的建立,是父母一方的懲罰教育,比較常見的懲罰教育是,冷臉,沉默,呵斥,敲打逐次遞進。
作為教育者,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我是比較推薦懲罰教育的。因為學習本身是一件有違孩子天性的教育。不管是素質教育還是快樂童年,都不能遮掩教育本身對孩子天性的壓抑和知識相對孩子來說的枯燥。
那么孩子最開始接觸教育需要的就是正負效應的影響。正效應是,孩子進行教育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家長予以認可,鼓勵和獎勵。負效應是,孩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不足,懶惰,退卻等行為,家長要即使予以溝通制止批評。這種正負效應的雙重刺激下,才能建立孩子早期教育學習的正負反饋。
如果一個家庭,孩子沒有對父母形成敬畏感。負效應就無法影響孩子。單純的正效應,獎勵機制只會讓孩子越發的抗拒學習并且父母和子女關系形成畸形,就是我們常見的溺愛。
上面分析了這么多,我是想說明,一個孩子正常的教育學習環境需要獎勵和懲罰。對應家長的親子教育也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包容和關愛,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的規范和監督。
而隔代教育,在中國對于前者正效應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大部分中國的老一輩對待小輩都是充滿了慈愛。但是我們也發現,在隔代教育中,孩子會極度缺乏敬畏感。
這種缺失一方面是老人的主觀影響。在爺爺奶奶一輩照顧孫子孫女的時候,你會發現老人的寵愛,讓小孩失去了對長輩的敬畏。另一方面,即使老人有意識的加強對孩子的管束,但是由于隔代,會讓孩子產生過早的逆反。
關于第一方面,我們很好理解,中國老人疼愛孩子的程度要遠遠高于孩子的父母。所以中國老人很少在孩子早期學習犯錯的過程中,予以適當的批評和懲罰。
第二方面,即使老人有意識的去懲罰批評孩子,規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的錯誤。由于隔代的原因,孩子會有天然的排斥。因為孩子被批評懲罰以后,會想到跟自己血緣關系最近的父母。大部分孩子都會想:“我父母都不這么管我,你憑什么管我。”孩子的天性會造成隔代關系的撕裂。
這種現象很常見,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孩子的批評一定要得到父母的認同,孩子才會對自身錯誤重視。如果父母對老師指出的問題視而不見,孩子是不會去改正的。這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
但是如果是父母對孩子適當的批評懲罰教育,就不會引起孩子的情感的撕裂(一定在適當的基礎上)。因為和孩子血緣關系最親密的父母,孩子在受到懲罰時,心理上不會去依賴他人。
?隔代教養的孩子缺乏責任感
教育學習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導孩子自我糾錯。在學習中,孩子小到對題目的錯誤。大到對學習方法的錯誤。這些很多時候,需要孩子自我的糾錯。推而廣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犯下很多錯誤,一個人如何面對,糾正自己的錯誤。會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而隔代教育,容易忽略這點。中國的老人帶孩子,總是愿意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將錯誤怪罪于他人。孩子走路摔倒,老人會說:“寶寶別哭,都是奶奶的錯。”諸如此類。即使沒有什么人的錯,老人也會拍一下地:“寶寶別哭,都怪這破地,讓你摔倒了。別哭,別哭。”
而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也需要重視這個問題。對孩子錯誤的容忍,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不要讓孩子養成一種推卸責任的常態。如果父母在對孩子建立了畏懼感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去改錯,會事半功倍的。當然,我這里要強調,沒有畏懼感的獎勵是溺愛孩子,沒有獎勵的畏懼感是虐待孩子!
?隔代教養的孩子缺乏耐力
上文提到,教育是有違孩子貪玩的天性,即使在優秀的老師,也難以將學習的知識的樂趣高于游戲的樂趣。這就造成了孩子在接觸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抵觸排斥。如何讓孩子堅持學習,是隔代教育的一個難題。
我一直推薦的教育模式是,家長的以身作則,形成學習型家庭。這對孩子學習是最大的幫助。家長與其在孩子學習中限制孩子使用手機,提放孩子溜號。不如,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手捧一本書,坐在孩子旁邊,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陪孩子一起進入學習的狀態。最有影響力的榜樣來自于家長。在這種家庭學習的氛圍中,孩子會有效的進入到學習中,并且保持學習的韌性和堅持。這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一個長年累月的狀態。
這種有效的引導孩子學習的家庭氛圍,是隔代教育很難實現的。人老以后,精神力,注意力,眼力都大幅下降。即使有心長時間陪孩子學習,有沒有相應的體力。而且,六十年代左右出生的當今的爺爺輩的人,極少有讀書到老的生活狀態。而形成對比的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父母,則是在舉國教育的體制下,在加上年輕的狀態,用自我學習的方式影響子女的學習則相對容易的多。
?隔代教養溝通不易
這個方面包括兩點。一方面是孩子與小伙伴的交往方面。因為在孩子早期的交友過程中,難免受到欺負或者欺負其他孩子。老人相對于父母更容易溺愛孩子,這就造成,原本是正常的孩子間的矛盾激化,最終導致自己孩子在交往過程中孤立孤僻。而子女和老人的溝通不暢,容易和小伙伴和年紀稍大的孩子形成小團隊,從而脫離老人的影響。這種現象在農村尤其嚴重。
另一方面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作為老師,面對孩子的父母,我愿意講孩子的問題平白直敘,但是面對孩子的爺爺奶奶,我就會將問題委婉的提出。畢竟在中國是講究面子的社會。這不是我一個人經歷,這是老師們普遍的一個現象。
這是我作為老師,從教育方面分析了隔代教育容易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也指出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重的問題。并不是說,父母教育孩子,這些問題就不會有。而是在隔代教育下,這種問題會尤為突出。
隔代教育就我國目前現狀幾乎是無法避免。想要規避隔代教育帶來的各種弊端,父母一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和資源與孩子相處,并且多主動學習,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