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養成了一種習慣,就是在別人跟我說,你要替我保密哦,我會立馬回絕,并且跟她說,對不起,我保不了密,請你不要說。
我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我從小到大,已經經歷了無數次這句,我請你替我保密。當然,我也有過這種行為,可我已經好多年沒有說這句話了。因為我,清楚的知道,人與人之間,大多的秘密不是秘密,看似不知道的秘密,有時候,也許別人都知道。
就拿去年十月份的事來說,我的一個女同事,在她突然領證后的一個星期,她跟我說,她的公公得了肝癌,晚期,并且囑咐我要保密。當時聽完后,我沒有立馬說,不要告訴我,因為她已經說了前面的話,要求提在后面,讓我連拒絕的機會都沒有。
今年八月份,她的公公走了,不停地化療,還有沒有辦法治療的絕癥,折磨他那么久,在這期間,我也每次都在努力的提她保守她的秘密,真的很受折磨。我想,終于放下了這個包袱。
保密,這件事可以看出我的同事對我的信任,我很感激她,能如此看重我,也謝謝她,跟我分享她的壓力負擔,我也知道她的辛苦,體貼她,但,在這之后,我跟她,開始變的生疏了。在此之外,我還發現,我不是她唯一的保密人。
我不想再有這樣長時間的保密,我也不想負擔別人那么重的寄托,她讓我保密的事,也讓我心酸,因為我常常在想,她的公公的身體,怎么樣了?有沒有好一點?還要關心她的心里壓力,這一切都讓我不快,我好像陷入了一個我逃不出來的區域。
從此以后,她想對我說什么的時候,我都會提前問一句,需要保密的嗎?要是需要,不要跟我說了,那是你自己的秘密,既然保密,還是留給你自己做好了,我不想保密。我這句話,可想而知,重磅一擊,對于一個想跟我親密無間的人,這句話無疑讓她感覺不快。她聽了后,她說,我以為我們相處的很好。
聽到她這句話的我,反而一愣,她的朋友標準,難道是以,知道對方的秘密的多少來衡量相處的親密嗎?
我突然間明白了,一直以來,我似乎從來沒有認真的考慮過我交友的三觀,但她這句話,讓我明白,我和她的不一樣。
知道了秘密又怎么樣,知道了一切又能怎么樣,分享秘密就能代表相處很親近?我不敢茍同,那似乎是初中生才有的小秘密,而現在,我已經成年,交友法則也不再是單純分享秘密。
我開始思考,我交友是為了什么。難道是為了聽到別人更多的秘密?我回頭來看我和她之間相處的這兩年,除了聽她吐槽這個不好,那個讓她很生氣,之后,就沒有了。
帶著重新回頭的審視,我決定與她保持好同事關系就好,人與人之間相處,要有距離。我不能被交換秘密這樣的友誼綁架,這不是我想要的東西,同時,我也累了,不想承擔別人的秘密,那始終是她的事,我并不想介入,從此后,我也對別人的秘密警惕三分,我不想知道,也不關心他們的秘密了。
就像貝微微說的,大腦不在同一個檔次,你讓我跟她怎么交流。我覺得她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我們的法則,我們的邏輯,不在一個層次上,你看到的世界,跟我看到的世界不一樣,我們怎么交流?
每日里不停地談房子,談東家長西家短,談這個人談那個人,這些我都不感興趣,我希望別人能跟我說說,她最近覺得哪本書很好看,哪個事件讓她覺得很有感觸,或者其他的看法,我不愿意我的生活再像之前那樣,目光聚集在這么狹窄的范圍里,也不愿以后幾十年如一日的討論別人的是非以及與我無關的事,我開始關注自己,能不能成長,更好的成長。
所以,我在,努力的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