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牧云
近幾日,驚聞中國航海家郭川失聯,不勝唏噓,祈盼天遂人意,一切安好。
由此粗淺了解一些包括郭川在內的中國航海人。
他們是一群追尋星辰大海的勇士。
也許在平凡的你我看來,他們傻,他們作,他們有事活該。但是,越是深入了解,我們會越感慨,他們真正活出了人的尊嚴和血性。
他們的身上,延續著七萬年前第一批走出非洲的智人基因;他們的視野,飽含著四千年前開始仰望星空的無名古人的渴求眼光;他們的內心,澎湃著五百年前勇闖大洋的鄭和、哥倫布航海先驅們的激情。他們一直走在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前列。
熱愛
因為機緣巧合,郭川接觸了帆船,從此,帆船和大海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他已是半百老人,但仍然站在挑戰極限的一線,沒有對帆船事業的極端熱愛,是做不到這些的。
他愛上的,是與風浪搏擊的快感;他愛上的,是不斷自我超越的激情;他愛上的,是探索未知領域的沖動。他把這種熱愛,熔鑄入生命,灌注進行動。
曾經,我們也有過眼前一亮喜歡上某個人,某件事。但卻沒有把這份感情轉化為熱愛,而讓他逐漸隨風而逝,無疾而終,也可能就此與一項偉大的事業失之交臂,與一個對的人擦肩而過。
冒險
2013年4月5日,成為首位完成單人不間斷環球航海偉業的中國人。
2015年9月16日,創造人類第一次駕帆船不間斷穿越北極航道的世界紀錄。
2016年1月18日至今,開始挑戰單人不間斷跨太平洋航行世界紀錄的旅程。
在這一串耀眼的冒險記錄背后,是郭川放棄優裕的生活和成功的事業,投身于充滿風險的航海活動的無畏精神。
在一次次和驚濤駭浪的搏擊中,很難想象他經歷了什么樣的艱難險阻;在一段段踏向未知的漫長旅程中,無法體會他付出了多少慘痛的代價。但是,我們能夠確定的是,他孤身犯險,無所畏懼。
在庸常冗長的歲月里,我們也曾在某個時刻,幻想過騎上戰馬縱橫馳騁,展開雙翅飛越高山大海。甚至有一刻,我們已經跨出家門,準備出發去冒險。
但我們還是退縮了。生活的支離瑣碎,早已消磨了我們探索的激情,忘記了冒險的樂趣。
自由
在法國的一個海濱小城,郭川在河邊漫步時,會突然登上立柱,舒展身體,擺出飛翔的姿態,飛向自由的天空。
自由是他一生的追求。當他駕船遠航劈波斬浪,如同在海面上自由飛翔。然而,自由是靠不懈奮斗爭取來的。
剛開始,在歐洲、在各種環球帆船賽中,他是一個無名之輩,被人瞧不起,甚至遭受歧視。他默默忍受,苦練帆船技術,一點一滴進步,一步一個臺階提高,一個記錄一個記錄去打破,最終站上了自由的巔峰。
我們所幻想、所追求的自由,往往是從腳下的不自由開始,用汗水和努力澆灌而成。嚴酷的自律才能給予我們更多自由。
孤獨
2013年1月,郭川經過近70天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后,抵達阿根廷羅薩萊斯港,不禁興奮地大喊大叫起來,因為已經“兩個月沒見一個大活人”。
在貌似激情澎湃的大海航行背后,是難以忍受的海上孤獨漂泊的日日夜夜。無邊無際的孤獨,挑戰著人類心理極限,伴隨著英雄航海全程。
孤獨既是朋友,也是敵人;既是他想極力抗拒的,也是他想時刻陪伴的。司馬遷在孤獨中嘔心營建史學豐碑,曹雪芹在孤獨中瀝血著錄紅樓一夢,孤獨的磨礪造就偉大的心靈。
孤獨是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悠悠情思,孤獨是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怡然自得。我們總是害怕孤獨,卻忘了在孤獨中尋找內心的寧靜。
敬畏
“船開出去就是要回來的。”郭川經常這么說,也這么做。這是對自然規律的敬畏,也是對大海偉力的崇敬。
每次出航前,郭川團隊的成員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細致裝配各式各樣的航海補給,反復調試各類儀表設備。作為船長,郭川還要充當家長和心理醫生,為團隊解決從生活到心理各種問題。
每一次出發都是為了平安回來,心懷敬畏才能走得更遠。經歷了多次的大風大浪,他見識了太多死亡的猙獰,也因此更認識到生命的可貴。
敬畏不是膽怯,更不會蠻干。我們不是在與自然對抗,而是在尋求共生之道;不是在挑戰自然的權威,而是在誠摯架設通向自然之美的橋梁。多一點點的敬畏,多一些科學精神,也許我們收獲的,是更多的平安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