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習曾國藩有很多心得,了解到他獨創了一種通過寫日記改變性格的方法:
記錄自己的言行和內心思想感受,請朋友來點評自己的日記,達到鞭策的作用。
而昨晚看到一篇朋友發的文章后就感嘆曾國藩的這個方法確實高明!
我的這位朋友是位90后的妹子,非常上進積極,個人能力也強,興趣愛好廣泛,經常在個人公眾號上寫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我也是通過閱讀她的文章開始關注她,我很欣賞這樣的人,希望能從她身上學到一些積極成長的方法;
然而她昨天發的一篇文章卻使她在我心中形象有些受損:
文章的內容是講述作者的一位朋友小蘭(化名)在一家小公司工作了幾年,能力較強,為公司創造力很多價值,合同期滿了,小蘭向她所在公司的女老板遞交辭呈準備去行業內的一家大公司,并且已經拿到offer準備簽合同了;但沒想到她的這位前老板暗地里從中作梗導致合同沒簽成,事后還給她打電話以示安慰說幫她再想想辦法。
這件事從表面看來這位女老板所做作為確實有些陰損,文章的作者自然也是非常氣憤,寫出來一是為了替朋友打抱不平,二是提醒讀者要瑾防職場黑招,并且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
這都比較正常可以理解,
但其中讓我不舒服的一點是:
作者在文中把A君的女老板稱為“賤女”,形容她“奸詐”“臭不要臉”這種詞都用上了。
言由心生,尤其是在情緒失控時更能展示出一個人的本心,作者用的這些詞匯形容一個人,其實對被形容者的影響沒多大,因為讀者本身有自己的判斷,但這些用詞卻影響到了作者的形象,讓我感受到作者內心還有些浮躁和不成熟,更是少了一分女性的溫柔善良,增了一分潑辣尖刻;
她是站在A君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但事實的真相倒底是什么誰也不能確定,而且前東家黑離職的員工也是職場經常發生的事:陌陌上市前夕,CEO還被前東家網易公開黑過;而且一個人能做老板必然是有兩把刷子,還能培養出被大公司看上的員工,更說明這老板不是碌碌之輩,這個社會,奸詐小人真的走不遠,更別說是當老板了,在利益和情緒雙重糾葛的壓力下,人確實可能做出糊涂事;
但作者應該是客觀的第三方,卻在文章中隨意給事主冠上不雅形容詞,這就拉低了作者的品味修養,當然,作為年輕人出現這些問題可以理解;(我從前也是經常講臟話口無遮攔的)
呵呵,真不知道我如果把以上的這段評語發給作者看的話,她會是什么反應呢?好友如鏡,如果作者是曾國藩的話,想必會虛心接受,進而修正自己吧。
同時又想起今年5月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我在朋友圈轉載了一篇文章是介紹硅谷女強人桑德伯格的,其中說到她有兩次失敗的婚姻,第二任老公更是意外身故;我就在該文章后評論說“這女人克夫,應該學學中國的風水”還加了一個笑臉表情,給人一幅幸災樂禍的感覺。
沒想到我微信里一朋友在下面發評論說“這話說的過分了” 我當時很不高興就辯解了一句,我這位朋友繼續評論
“人家失去摯愛已經夠可憐的了,還說人家克夫,太可怕了”
看到這句話,我思索了一下就感到臉上發燙:確實,我的內心竟是沒有首先去同情文中主人公,反而有奚落之嫌,這簡直就是刻薄,冷酷啊,我原以為自己是善良的人,可是通過這位朋友的評論我倒是發現自己內心的陰暗面,看來在起心動念的心性的修為方面自己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真的該感謝這位朋友的真實評論!經過這一遭,我相信自己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
通過這兩件事發現人們想要有所進步就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1.要去積極做事或者勇敢表達自己,以便自己或者朋友能從中發現我們的問題;
2.要結交能勇敢指出你問題的朋友;
3.自己要虛心接受朋友的看法,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斷,進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結語:
別人對你說什么,做什么并不能說明你是什么樣的人;而你對別人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才能說明你是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