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亨,利貞。
? 乾?上乾?下乾?,乾?象為天,兩天相重,乾德剛健,象征天道運行,故卦名曰“乾”。乾?之六爻皆為陽爻,乾陽至純,是先天元氣之始,萬物因之得以始生,故卦辭言“元亨”。又天道循環往復,運行不息,則萬物各稟其性,各定其命,養其氤氳之氣,和美其行,于始而聚,終亦不失其宜,以致于無窮無盡,故卦辭言“利貞”。
? ??初九:潛龍勿用。
? 初九居乾?之初,微陽伏藏于地中,猶巨龍潛隱于水下,蟄伏不騰,故爻辭以“潛龍”為象。比擬人事,君子于初,不得其時,當“系于金柅”,明“勿用”之理,修其德行,畜其才學,晦養以俟時,故爻辭曰“潛龍勿用”。
?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 九二陽剛,處下卦之中,賢能佐世,上有博古通今之略,下有經天緯地之才,又二、五同德,正值有所作為之際,猶巨龍離隱出潛現于地上,以期高飛,故爻辭曰“見龍在田”。九二君子雖賢能佐世,又不事“同人于宗”,不挾一己之私曲,廓然大公,然其居陰不正,有其德而無其位,欲承奉君意,以行其道,只能“居易以俟命”,期待大人“現”而用之,故爻辭言“利見大人”。
?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九三以剛居陽,過剛不中,雖“眇能視,跛能履”,但因處重陽之間,動必得敵,需防“履虎尾”“咥人”,故君子應懷危厲之心,謹健慎行,爻辭亦誡有“厲”。又九三居下卦之上,處人道之初,君子當不憂、不惑、不懼,因日以動,因夜以息,應時而為,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如此自當“無咎”,故爻辭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本爻辭闡述了“君子務時”的主張。
?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 九四以剛居陰,剛主進而陰主退,進退自定,時至則猶龍離其潛淵而健行用事,未至則猶龍隱于潛淵而進德修業,故爻辭曰“或躍在淵”。九四剛柔并濟,審時度勢以決進退,“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如此“有孚”而為,自當“血去惕出”,終無災咎,故爻辭直言“無咎”。
?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九五卦主,居得尊位,體乾出治,代天理物,以其孚信與萬民“交如”,以其君德“威如”天下,猶巨龍高飛上天,騰越自由,通達萬變,為萬物所瞻睹,故爻辭曰“飛龍在天”。又九五質剛用陽,有德而當位,不失赤子之心,推誠以“孚”,為萬民感悅愛戴,時人皆期其“現”而受其惠澤,故爻辭曰“利見大人。”
? ??上九:亢龍有悔。
? 猶巨龍高飛過于上而不能下,上九以剛處乾?之終,居窮極之位,窮高在上,下無所應,不知“盈不可久”之時勢,能上而不能下,知進而不知退,以致“無號有兇”,陷入困厄之境,事后萬般追悔,亦理勢自然,故爻辭曰“亢龍有悔。”然上九以陽居陰,剛柔相須,雖值“亢”時,但若能識時通變,可不及“亢”而善其終,故爻辭亦有以“亢龍有悔”之辭,誡示上九反躬自省,去“亢”離“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乾?之六爻皆陽,陽極則變,故乾?受“用九”。易以乾?為首,然乾通變,《易·小象》亦言“天德不可為首也”。《易·說卦》云:“乾健也。”天性至剛,天德至健,天體圓滿盈實,其運動強進而無有間斷,所以天道循環,終則有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故爻辭曰“見群龍無首”。圣人體乾而出治,舉終日乾乾之天道,落繼天理物之王道,切忌肆用其剛,為物之“首”,而宜柔和以待下,崇德布化,惠恤黎眾,如此則可使天下昭明,邦國協和,是為“吉”道,故爻辭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