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最近很火。
這是一個講述了北方周家從1969年響應號召上山下鄉后,一家子分崩離析,歷經數十年的輾轉,成長的故事。
全片看下來,細水流長,幾十年的生活煙火氣和底層小人物的轉變成長,隨著他們的日常,徐徐展開。
《人世間》豆瓣8.1,上來便是王炸的開局。
再一細看,演員更是個個演技派,全員不帶半點水分,故事格局,人物群像塑造更是不含糊,這部片子,不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有今年劇王的潛質。
只是,這幾日重復看,卻越來越覺得,有些不得勁。
這片子越往后看,越覺得割裂,前面40集跟后面18集,像是兩個人拍出來。
甚至有網友調侃,到40集就可以了。
可以大結局了。
可是,為什么呢?
好好的故事片子,故事內在邏輯,卻有了不少的BUG,以至于網友只能自我安慰,這是編劇藝術化,制造矛盾沖突的手段,著實是挺讓人失落的。
而這部劇最大的BUG,便是窮,全員都窮。
01、周家的窮,是最不合理的
周家越過越窮,以至于鄭娟在周秉昆入獄后,只能拉著推車去賣烤番薯,這樣的劇情,看的人腦殼疼。
80年代,周秉昆開始自己跑業務。
雖然不穩定,但憑借著他的努力,很快就把飯館經營了起來,收入穩定增加,按照劇中人所說,他一個人賺的比全家人都多。
所以,他很快地找到了房子,花了1200塊,將房子買下來,搬離了光子片。
日子眼瞅著越過越好,他跟出版社又一起倒騰出了一家書店,自負盈虧,這書店,還經營的挺好。
后來,借著這個書店,他成功在出版社后勤部混到了一個編制。
有編制,就該有一份基本工資吧?
也就是說,此時的周秉昆一個人拿著三份收入:飯館、書店、出版社編制內的工資。
隨后的許多年里,除了馮玥、周楠、周聰的學費增加算是大頭支出以外,周家沒再有大筆的花銷,這種時候,他總該有些積蓄在手上吧?
除此之外,周家還有一個收入不差的勞動力——周志剛。
早在70年代的時候,周志剛一個人每個月就有五六十的工資,是周蓉、馮化成、周秉昆三個人的總和。
退休的時候,周志剛已經是八級工人,退休后,借著這個八級證,他又順利地找到了另一份工作,而這幾十年的時間里,周志剛的工資大部分是寄回了家里的。
既然寄回了家,那是誰花了,或者說水存起來了呢?
自然是周秉昆夫妻。
畢竟,李素華在昏迷接近3年,清醒以后就經常性的忘事,早就沒有當家了。
周秉昆一個人賺著比全家人都多的工資,周志剛一個人也賺著幾個人的工資,可周秉昆一家子最后怎么就這么窮呢?
窮到周秉昆出獄后,鄭娟手里頭的積蓄只有6000塊。
而當周秉昆需要借6萬塊做點事的時候,周秉義拿不出來這錢,周蓉也拿不出來這錢,最后還說是想法子借了湊了的。
想想,這多不合理。
且說周蓉,她自己是大學教授,前夫是著名詩人,離婚前那些年,沒供養過女兒,夫妻倆一直是自給自足的狀態。
馮化成在平凡后,先是受聘于北大圖書館,分了房子,后回到吉春市進了作協,寫詩寫文,都有稿酬收入。
周蓉呢,從山區老師到副教授再到教授,這些年,她的收入一直是穩定且比普通人好的。
這兩人當年難道就沒點積蓄?
就算沒有,后來周蓉嫁給了蔡曉光呢?
蔡曉光在劇中的人設,那可是著名導演啊,收入不會差吧?
一個劇本,他都能開出近百萬的版權費,難道投資人投資電影的時候,就沒分他點制作費、導演費什么的?
還有馮玥,在周秉昆出獄前,她已經是駱氏集團的高管了,平日里過的滋潤瀟灑,總有塞點錢給周蓉吧?
怎么就需要周蓉為了6萬塊去湊錢的地步了呢?
再說周秉義。
周秉義從政多年,工資多少就不說了,我來說說一個參照物:周秉義在岳母金月姬的幫助下,剛調任到新崗位的時候,金月姬給拿出了一個3萬塊的存折,讓他去應急。
按照金月姬的說法,那是她跟郝冬梅她爸平凡后補發的十年工資。
兩個人有3萬,一個人也就有一萬五。
周秉義從政不止十年吧?
從建設兵團開始便有自己的收入,整整五六十年里,既沒養老,又沒小孩,那些錢,就沒省下來點兒?
再說郝冬梅,她幾乎算是婦產科醫院一把手啊,她親爸是省里的一把手,親媽也差不多,這爹媽總給她留下些東西吧?
雖說周秉昆出獄的時候,郝冬梅剛買了醫院給的福利房,但6萬塊在周秉義郝冬梅這樣的家庭里拿不出來就跟笑話似的。
雖說周家子女各自為政,但周家這兩代,除了鄭娟和周秉昆,其他全是高知識分子,周蓉、馮化成、蔡曉光以及馮玥,都是體面風光的人設。
周秉義郝冬梅也是我們所說的上層人士。這樣的兩家人,要給弟弟拿個6萬塊,還得去找人借,感覺就離了大譜。
周家尚且如此,其他平頭小老百姓還有活路?
02、喬春燕家窮,不合理
那個年代,撈偏門的,從來就不會窮,比如我們看到的水自流和駱士賓。
他們一開始能湊出35塊讓周秉昆給鄭娟送去,顯然,他們的小日子就不會差。
喬春燕和曹德寶同樣也是走偏門的,怎么就窮了呢?
光子片六君子里,除了遠走北京的唐向陽和呂川,也就喬春燕夫妻在物質上一直是過的比較滋潤的。
在那些年里,喬春燕的一生,算是起起落落。
從大眾浴池的修腳工,到副主任,再到修腳工,又成了婦聯主任,接著成了洗浴中心的副總經理。
曹德寶呢,從醬油廠普通工人到廠長,再到待業在家。
他們住的那房子,是洗浴中心總經理安排解決的,不需要他們花多少錢,期間,喬春燕對洗浴中心的違規生意門清卻又悶聲不響地放任。
那陣子,單純從她的衣著打扮就看得出,即便曹德寶已經失業在家帶孩子,喬春燕的物質生活都不差。
更別說,喬春燕后來還拿捏著小龔叔叔的把柄,直接敲詐了5萬塊。
之后的歲月里,喬春燕和曹德寶到底做的是什么工作,收入幾何,劇中沒有明說,只透過喬春燕的口知道,他們一直在做的是踩邊界的事。
在那個時代,膽大心細“撈偏門”的,都不至于太差,何況,他們還有個有穩定收入的編制內工作的兒子。
這一家三口的收入水平,顯然比許多人好太多了。
可喬春燕夫妻倆在周秉昆借錢的時候,手頭積蓄僅有6萬5,這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03、于虹連房子的3萬差額都拿不出
劇中最后幾集里,關于鄭娟無償贈送房子給于虹這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在所有人眼里,都看到了于虹家的困難,但不合理的地方,其實也特別明顯,關鍵就在于孫小寧這個人。
孫趕超和于虹都沒有很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他們一直住在鄭娟的屋子里,會給鄭娟房租,供養著一個兒子和老人。
按理說,他們窮,好像合情合理的。
但想想,又不太對勁兒。
孫小寧辭掉書店工作以后就一個人去了深圳,在孫趕超也開開心心賺著一雙鞋子幾毛錢差價的時候,孫小寧已經拿著4位數的巨額資金回家過年了。
雖說后來這筆錢被騙,孫趕超日子愈加艱難,而深圳的孫小寧則做了小三,直接被包養了,在失蹤之前,她是不是有給家里寄錢,不得而知。
但以孫小寧后來的處事看得出,她對家里人還是很照顧的。
后來,孫小寧失蹤,孫趕超自殺,孫家看著像是陷入了極大的困難中。
可孫小寧回來了。
她直接開口,將供孫勝上大學的責任攬了過去,可見,她在深圳的收入,不至于太差。
那個時候的深圳經濟水平,日新月異,是大東北完全沒法比的。
孫小寧在之后供養孫勝的年月里,不可能沒拿錢回家,不可能不照顧于虹,這種情況下,于虹為何連房子需要補的3萬差價都拿不出來呢?
結尾
其實,要真論起來,《人世間》這部劇雖好,但邏輯上的劇情bug是不少的,很多劇情乃至人物設定,都與原著有極大的不同。
甚至故事的最終走向,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當然,這樣的改編,的確有藝術化、美化故事的意思,但電視劇總得有些讓觀眾看了,能抱有一絲期待,而不是只剩下“人世間”的現實。
其實,這個故事的一開始是東北一家人的幾十年,實際上,更像是三個階層人群在那個時代的幾十年。
有網友說:爸爸是八級工程師,哥哥是高官,嫂子是婦產科主任,姐姐是教授,前姐夫是著名詩人,現姐夫是著名導演,兒子是大學生,外甥女是企業高管,這不是人世間,這是天上人間。
從一個家庭看,周家這三代,的確跟底層跟貧窮不掛鉤會,可將這三代人打亂,從階級層次看,這就是每個階層的“人世間”。
比較無奈的是,現實世界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周秉昆這個層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