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說實話,接到這個任務我感到有些慚愧。作為剛剛踏入附中校門僅一年的新成員,要站在這里跟諸位資深老教師談經驗,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此我非常感激領導的厚愛和器重。
勤奮
要說教學經驗的話,其實我覺得,出成績并沒有什么捷徑或訣竅,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勤。(PPT呈現)
有句話說,如果你這輩子當了老師,那么你上輩子一定是折翼的天使。換句話說,就是你上輩子肯定是造了孽。
我常常會聽到身邊的一些老師的評價,說你們這些英語老師實在是太拼了。說實話,真不是我們想這么拼,而是學科特點導致我們不得不這樣拼。
有些老師可能看我天天又跳舞又跑步又健身的,時不時還要寫點東西,怎么還有時間天天抓聽寫?說實話,累啊!但是時間不擠不行。教學上我堅信一定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PPT)。否則,日積月累只會導致無可救藥的惡性循環。所以每天盡管有天大的事,我也一定要把那些不過關的給過掉。
學生背單詞煩,我們聽寫、批改、不過關就重聽重寫,再不過再重考,還得每天陪著背,起早貪黑,常常忙到飯都沒法按點吃,對于一些后進生你甚至還要手把手地去教。說實話,我們也煩。
但是沒辦法。你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一定是和你的收獲成正比的。這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也不可能輕輕松松坐著看坐著等就能教出令人矚目的成績。所有外人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成就背后都傾注了他人無數的汗水,甚至淚水。
班干部、科代表的培養
當然,單靠老師一個人的力量,凡事事必躬親,把自己累垮效果也未必好。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得力的助手——課代表(PPT呈現)。其實到下學期的時候,我們五六班的各科課代表,包括語數英,也包括史地生政,基本上已經能夠充當一個小老師的角色。他們會在老師不在的時候妥妥地安排好任務,甚至在老師偶爾忘了布置作業的時候也能夠根據學到哪里做出安排,晚自習會起來巡查監督做作業,幫助其他同學答難解疑,同時把情況反饋給科任老師或班主任,老師再去及時處理。
那么,在班干部的選拔上,首先要眼尖,選擇可培養對象。前期會辛苦一點,你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告訴他每一件事每一種情況應該怎么應對。也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他做對比,比如出現同樣情況的時候五班課代表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的,結果分別是怎么樣的,你覺得哪種做法更合適呢?這樣他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很清楚明了了。
總之,要讓學生知道,他來學校不只是為了學習的,還有很多習慣要養成,人格要塑造,能力要培養。特別是班干部,讓他們知道,自己對于班級總體的學習啊紀律啊等等,都是負有責任的。
我舉個例子。有一次我找課代表談話的時候班長一直在旁邊呆著,很認真地聽。我說你怎么還不去吃飯,她說我來學習呀!大概是我經常灌輸這種“從做中學”的思想,讓他們覺得,每一次談話每一次活動其實也是一種成長,是老師在教你一些東西,同時也可以從別人的做法中汲取經驗。能夠這樣想之后,他就會主動去挑起責任,主動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去改變一些東西。
言傳身教
再來說一個爛大街的詞——言傳身教。
你要求或者希望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自己要先成為這樣的人。你要求他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你自己就不能彎腰駝背翹個二郎腿;你要求他們愛護環境,你自己就不可以亂丟垃圾;你要求他們抽屜整潔,你先整好你的辦公桌;你希望他們腹有詩書氣自華,你自己先飽讀詩書啊!看晚自習刷著手機和捧著書的老師,留給學生的印象和帶給學生的影響絕對是不一樣的。
要知道,你在做,他在看。
博覽群書
說到飽讀詩書呢,理想總是很豐滿,可是現實很骨感。我們班的圖書角也成立了很長時間,但是學生在學校時間被排得很滿,能夠勻出來看書的時間確實不多。
而周末他們又一個個都是手機控。其實孩子拿著手機玩游戲、看抖音、刷朋友圈,包括成人也是,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挖掘到手機里更多有用的好玩的可以學習的東西。
然后我就給他們推薦了這個軟件——微信讀書(PPT)。我在今年二月份挖到這個寶的時候可開心了,在里面你可以選擇各種你想看的書加入你的書架,閱讀的時長可以兌換書幣,書幣又可以用來買新書,還有類似像發朋友圈那樣發表想法的功能,然后你會收到跟你一同看這本書的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的不同觀點和評論或點贊,還有每周的排名,這無形中也產生了一種競爭。我在給他們推薦了這個軟件之后也在班級實行了每周的閱讀獎勵制度,然后你會發現真的有學生每個周末會花十幾個小時來看書,如癡如醉。
平常我也會給他們推薦一些我覺得好看有收獲且適合他們閱讀的書,像這樣的~(PPT)這些書都是我自己看過的,把感受和體會跟他們分享,他們也會更有動力更有興趣去看。
我覺得,閱讀習慣的培養要從興趣入手,人生的不同階段會選擇讀不同的書,你要允許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一開始讀的書可能營養價值不高,但是隨著閱讀數量的增加,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就像小時候讀魯迅,那時候哪看得懂,只知道是好書,只知道課標要求你就得讀。所以長大后會選擇性地把他的書放到一邊,可以說是童年陰影了。
廣泛涉獵各種資源
還有一些聽書聽文章的軟件比如:十點課堂、喜馬拉雅FM,里面涵蓋了社科、人文、心理、懸疑、文學,甚至音樂,針對學生它也有教材配套的單詞和課文的朗讀,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庫。
其他又好玩又能學習的軟件還有像“英語趣配音”,可以給各種電影配音。我最初是給他們放了韓雪在《聲臨其境》里給海綿寶寶的那段配音,他們很驚嘆,然后我就鼓勵他們自己去玩去配,再在班級展示,他們玩得很high。當然他們目前只能配卡通片。我們常常說,寓教于樂,同樣的,寓學于樂、在玩中學也是一個提高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另外其實電視上也有很多豐富的資源,16年《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 在播的時候我每天都會給那一屆的學生放一集,去年又出了個《經典詠流傳》,我們也仿照節目里的比賽規則,拿班會課來舉辦了小小朗讀者、詩詞大賽、漢字書寫大賽、單詞拼寫大賽等等(搞得我像個語文老師)。之前有跟陳sir他們在講,其實我們也可以在藝術節舉辦個英語電影配音比賽,好玩又有料,不必每年都是千篇一律的課本劇表演啊~
與時俱進
再一點我要講的是,關于課堂,要做到與時俱進(PPT)。比如上個學期火極一時的那起江歌遇害案。事情既然已經出了,我們也就不要干忙著去評判對錯了。想想從這樣的案例中,我們能學到什么。
平常你跟他們講自我保護、講慎重擇友,他們可能聽得心不在焉,但是像這樣血淋淋的事實擺在面前,就有很強的說服力了。
再比如,暑假我剛去了趟四川,經過汶川那些地震遺址的時候,同行的老師提醒我照片拍幾張,我心想這有什么好拍的。他說,班會課就是個很好的素材啊!平時逃生演練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當是玩兒,真看到這些實實在在的傾倒的坍塌的教學樓宿舍樓,他們還能笑得出來?這就又回到了剛剛提到的那點——廣泛涉獵各種資源和現有的素材。
再比如,前段時間刷屏朋友圈的那段花了6年時間跟拍了三個不同階層的孩子的紀錄片《出路》,我也拿出來講過。那次班會課我沒有做課件,但是一張一張的對比照呈現出來,很直觀也很扎心。其實無非就是要告訴他們,這世上確實存在著不公平,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有的人含著金鑰匙出生,而有的人終其一生的努力也得不到別人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東西。我們大多數人雖然沒有那么好的出身,但也沒那么糟。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就像片中的徐佳,確確實實可以通過努力學習,通過高考,去改變命運,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去年去北海培訓的時候,有個老師在會上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她問主講的北大教授,對于教育界的衡水現象怎么看。教授的回答也是這個意思,她說,雖然衡水中學靠壓靠磨打造成績,我們不提倡這種方式,但這至少也給出身農村的孩子提供了上名校改變命運的機會。
我好像扯得有點遠,好吧言歸正傳。
總之呢,班會課拿近期的熱門的事件來講,教育性要遠比口說無憑更有說服力。
備課充分
講了這么久我好像一直沒講到正題上。教學經驗?嗯,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備課要充分(PPT)。
備課這個環節看起來似乎并不在教學的過程、步驟和反饋里面,但我一直覺得,這才是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去年跟曉英在交流的時候,她說,以前她花很多時間在改作業的時候,看到我總是不停不停地在做課件做課件做課件。后來才發現自己好像放錯了重點。
其實你會發現,但凡老師比較精心準備的課,學生往往就會記得那節比較有意思的課上他們學了什么玩了什么,他們會記得帥氣的體育老師竟對不上“How do you do?” 記得我們唱了“What do you do?” ,唱了“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記得某個同學拿著菜盤子當方向盤演driver, 記得某個同學把“I’m a farmer” 說成“I’m a father”,占了別人的便宜。
所以說,備課的充分與否直接決定了學生的興趣度和集中力,進而決定了課堂的效果和效率,而課堂效率又決定了學生能夠吸收多少。課堂效率永遠比課后的軟磨硬泡、堆積如山的作業重要得多。倘若課堂上都沒法保證的話,那么課后花費再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那些沒有吸收的似懂非懂的作業,效果都是差強人意的。當然我不是說作業不重要,講練結合還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怎么去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怎么把課上活?一個可能跟老師本身的課堂把控能力有很大的關系,還有就是要提高課堂的吸引力。你課上得有趣了,學生自然而然會被吸引過來,會對每一節課充滿期待。四個字:寓教于樂。
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大頭了。可能講的東西會有點局限,在這里就要跟多數老師說聲抱歉了,因為對于英語以外的學科,我實在沒有什么發言權。而對于備課過程的準備,我也只能拿出我自己所熟悉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小伎倆來分享了。
英語學科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我們有很多很多的小游戲。最常玩的應該就是課件里面配套的這種猜詞游戲。(PPT呈現:guessing game,2張)
再比如,聽寫單詞無聊吧?那就換種方式——Bingo九宮格(PPT呈現),或者這樣的摘蘋果游戲(PPT呈現),既幫助復習又鍛煉了反應能力,還調動了課堂氣氛。
再來說說,做練習枯燥吧?那就加點競爭和獎勵。“砸金蛋”(PPT)這樣的方式最初是從電視上的綜藝節目中學來的,這個適用于每個學科。然后你還可以加入一些運氣的成分,比如這題答對得3分,那題得2分,然后做一個小組PK賽。類似的變式還可以是這樣簡單的one, two, three, four, five(PPT),這樣的(PPT),九宮格(PPT),或者在學習時間的表達那一課時可以把金蛋換成鐘(PPT),再或者是他們所熟悉的王者榮耀(PPT)。
然后這也是一個小組PK的造句比賽系統(PPT呈現),我通常是采用鏈式對話的方式,one by one,一個接一個輪下去,記時計分。這樣做有個優點就是,它能保證全班每一個同學都動腦去思考,也是很鍛煉反應能力的。
以上講的都是一些小游戲。接下來講一講我自己的課堂慣用的一個小伎倆——選取學生所熟悉的人、物、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通常我們配套的課件是長這樣的(PPT),課件會習慣性地用卡通人物去呈現,然后我經常會在不影響理解和清晰度的情況下,把這些卡通圖片換成他們身邊熟悉的老師或同學,像這樣~ 學習區分Mr.和Miss的時候(PPT),學習外貌描述(PPT),學習school life(PPT),學習職業(PPT),學習現在進行時的時候(PPT),學習can引導的一般疑問句(PPT),學習顏色和穿著的表達(PPT),學習各種運動(PPT),等等。
再高級一點的就是用這樣的動態去呈現,然后點到誰就是誰了。(PPT, 6頁)他們很興奮~ 再或者,學習出生年月時,像這樣(PPT, 3頁),制造點笑聲也無妨啊~~
另外還有比如唱唱歌啊、播一段相關的短視頻來作為導入啊,讓學生來表演啊,都能夠起到很好的調動課堂氣氛的作用。
英語的配套課件里面都有一段課文的video,很多老師在后期趕進度的時候常常會把這個環節省掉。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還是蠻有必要播的,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課文,去表演、去展示、去模仿動畫中的人物,包括動作神態和語音語調。甚至我們還經常一起吐槽里面的動畫人物,然后你就會驚喜地看到他們更具創造力的表演。
總之呢,好玩的游戲和課堂可以給他們創造共同的快樂回憶。就像愛情需要保鮮,同學情和師生情也需要保鮮啊!維持他們對一門學科持續的好奇心和興趣,也需要靠這些東西來保持新鮮感。
不過呢,這些技倆也不能太常用,否則哪天當你黔驢技窮才思盡竭的時候,就很難再調起他們的興趣了。
不管怎么樣,前期入門時的興趣的培養非常非常重要。這個對于任何一個學科都是這樣的。一個是培養興趣,一個是提高信心。一旦學習的初期量壓得過重了,讓學生對背單詞、做練習產生了怕、反感的心理,后期可能老師就算是自己搞得身心俱疲兩敗俱傷,也很難再有什么改變了。
而如果初一年打好基礎的話,到了初二初三,即使不再有那么多好玩的東西了,他們依然能在持續不斷的學習和競爭中獲得成就感。
那么,怎么去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首先,你不能讓他覺得難。這就要求,老師要懂得適當地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化繁為簡。
我舉個例子。英語學習中,背單詞是最煩人卻也是最基礎最不可或缺的部分。盡管我們可以教會他們通過音標拼讀法去記單詞,但是在記意思的時候,很多同學還是會混淆,這個時候就要適當地幫助他們聯系記憶。比如學習月份的時候,很多同學會把六月和七月混淆,11月和12月混淆。那我就會告訴他們,7月是暑假,暑假就來了,開心嗎?就來,July. 很容易就記住了。
類似的聯想法還有很多很多,具體的我們可以在組內開教研會的時候討論交流,這里就不浪費大家時間了。這個方法其實是我的師傅——美珠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說了這么多,該總結陳詞了。
我記得,去年也是在這個培訓會上,泉州師院的一位老師推薦了這本書(PPT),我看完后收獲還是蠻大的。
我原以為,中美教師之間的差異是由于中美教育制度的不同和對教師評判標準的差異造成的。然而事實是,真正優秀的教師在哪里都一樣。他們之所以優秀,絕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能教出令人矚目的成績——盡管這當然很重要,而且還要能夠實實在在地去改變一些東西——一些課堂以外的東西,關于人格的塑造、習慣的養成、興趣的培養、自信、感恩、擔當、責任和修養。
而反過來,他們之所以能讓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也很大程度上基于他們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喜歡自己、喜歡這門學科,從而實現潛力的最大化。
而教育環境的日漸不利,教育行為的日漸困難這個行為也絕不僅僅存在于中國。特別是前段時間看到了那么多的弒師案,總不免讓人感到膽顫和心寒。但盡管面臨了這么多的阻礙,依然有這么多人堅定不移地走在這條路上。
每一個優秀的教師都有自己獨有的堅持和理念。我也有我的原則,雖然面對重重困難和與付出不成正比的收獲時也曾懷疑也曾落寞,但是看到他們一天一天地學會了獨立、團結、奉獻、感恩,看到他們因為你忙到沒時間去吃晚飯,默不作聲地給你送來牛奶面包,那一刻,你會覺得一切都值了。
我常常跟他們說,人和人都是相互的,他們看到了你的付出,并回饋與你感動,這就夠了。我們相互對待,也相互成就。不是說老師一定是處在教的角色中的,其實當老師的這幾年也確實帶給了我自己很大的改變和成長——是他們成就了我。所以我也是真心實意地想把他們帶好。
我感謝他們,也感謝在座的你們。感謝這一年里一直關照我器重我的領導們,感謝總是包容我的壞脾氣和小錯誤、凡事總是挑大頭的鄭大粗段長,感謝我的師傅美珠老師教給我的經驗,感謝所有與我搭班的老師們的配合。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