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痛恨規矩,為一成不變的有規律的生活而煩惱。可是,當一切不再,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生活不再有規律,也沒有那么多規矩,我突然不知所措。
在學校時,我討厭上課,離開學校,才知道上課的日子多么悠閑美好;沒工作前,我總是拼命想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找到之后,我又奮力想要逃離這種生活;在家時,我總是向往詩與遠方,在遠方,我卻懷揣著對家的思念,舉目四望……我總是厭煩自己所擁有的,追憶自己所失去的。
近些天,領畢業證,餞行,送別,找工作,租房子,離校,搬家占據了我大部分時間。寫作課沒按時聽,也沒好好聽,書未好好看,文章也是在斷斷續續地更,突然厭倦了這種看似忙碌卻散漫的日子,不喜歡這樣不讀書不寫文的自己。我記得,在考研那么忙碌的日子,我也沒放棄閱讀,在考研那么累的狀態下,我從來沒忘了寫日記,可在現在并不算忙的時候,我一頁書未看,一個字未寫,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
本以為時間充裕了,我會安靜地讀書寫文,我會每兩天看一部電影,我會抽出時間來學些英文……可現在的我,整天也在忙,忙著上班打卡,忙著各種細碎的小事,就是忘記了自己所喜所愛。浮躁,不安,焦慮,沮喪……各種負面情緒攜裹著而來,我突然不知道該往哪里去,也突然不知道該如何做自己了。
被時間裹在現實的洪流里,我突然就很無力,但想著這是我早晚要得到的成長,是我必要的成熟,又只是一味的接受。第二遍讀著蔡崇達的《皮囊》,里面有句話“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心里是越發悲觀,我所謂的成長其實多少是有些自欺欺人的,這不是我想要的,我該調整自己的狀態,清洗自己的心靈了。
聽同事講她室友,同樣剛畢業,租房子的要求是:單獨衛浴、有空調,有各式家具,小區綠化要好,安保要好,最好是刷卡進門的,最重要的是便宜。我聽后真是驚訝,這是歡樂頌看多了吧!身邊人無一不嗤之以鼻:如果家里有錢也行,如果自己有錢也行,關鍵是這么一個剛畢業的窮孩子,工作還沒找好,沒錢要求還這么多,讓人覺得好可笑。我不了解這個剛畢業的姑娘,只是覺得,如果拋開現實去幻想,只會跌落,只會失望,她終究是沒碰過壁吃過苦。
我看著我們三個女孩租的八百一間的小屋,當時我們首先考慮的是租的安全,租的便利,租的便宜,只要這些好,我們就很知足了。當然,我們也想住更好的,關鍵是,我們現在的能力還不足以讓自己更舒適。當自己的能力還不能支撐起自己的天空,就要先學會將就。
依舊是《皮囊》,記得那個“厚樸”,他體內有被幻想喂大的怪獸,正是不能正視現實,活在虛幻,才葬送了一個年輕的有生命力的人,他還未理解真正的“世界”啊。他終究不理解,人為了理想是可以委屈而卑微的,這倒是讓我想到《麥田里的守望者》,里面同樣有一句“人可以為了高尚的理想而卑微地活著”。真正的人生,從來是過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
最近這些日子,我的心情還真是復雜。前幾天,妹妹突然又不舒服了,我剛剛安放好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了。下班后給媽媽打電話,我還沒說話,媽媽匆匆說了幾句然后掛了電話,那一刻我真是又尷尬又難過,跟我爸講了。晚上媽媽又打回來了,她說下午手機沒電了,說著就自己掛了,然后我們又聊了聊。本以為,媽媽會很難受,我連安慰的詞語都想好了。我還未說出口,媽媽卻笑了,聽著媽媽的笑聲,我的心突然就晴了。媽媽一生受過許多苦,也很戲劇,日子剛好點,自己的女兒又遭罪,從鬼門關走一遭。我本以為,會聽見媽媽的怨與怒,恨與氣,只是,我的向陽花媽媽,她總是樂觀開朗的,她用自己爽朗的笑聲讓我驅除了自己心里的陰霾,也讓我想明白了許多,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
我不再整日傷春悲秋,開始回到自己的規律生活中,在自己的新生活中,堅持讀書寫作,也許這就是我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吧。我一直鼓勵著自己,夢想是要有的,萬一要實現了呢!其實,只要想想媽媽,想想她那被生活磨的千瘡百孔的心,再想想那于苦難中開出的笑容,有什么是過不去的呢?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不要恐懼,不再害怕!
一切都會過去,一切終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