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和任務目標
下一步這里完善
- 目的:了解老板的人氣指數
- 目標(期待的結果):今天花費2個小時來完成上周一到周天的搜索指數報告
2.實際結果
2個小時完成了報告,但是!領導說打零分,她并不滿意,她覺得她隨便看看這些指數就好了,我做的事情沒有競爭力,沒有體現價值來。
3.亮點和不足
是以自己感受為標準的,自己感受到了不滿意,就是不足,自己感受到了滿意,就是亮點
- 不足:領導不滿意的報告,相當于沒有做出來成果。
4.本質原因分析
問自己5個為什么沒準就知道了
- 沒有搞清楚目的和目標。我今天的日計劃里寫的RSQC層是寫和她給我的報告標準差不多的,我也出的是和她給我的報告比不多的水平。目的不是為了看老板人氣
- 我沒有仔細思考她為什么讓我做輿情監測,為什么做指數分析。為什么做?分析數據背后的原因,為渠道決策做數據支持。
- 做事情的標準低
- 沒有看到過標桿的數據分析報告
5.得到的經驗和教訓
- 凡事做事情前要port一下,這樣晚上分析原因看到自己假設的目的和目標和實際的目標和目的是有巨大差別的。
- 如果想不出來目的和目標,那就問領導
- 做事情之前自己的思路要和領導確認過再做,以防兩個小時的無用功。
- 新接觸一個領域,要多去看看外面的標桿啊
20170606更新進階版本!我想出來我的假設了!!
6.列出任務時的假設
話術:當時,之所以會制定這個任務的假設是什么?為什么沒有考慮到這些原因就去隨意假設呢?
- 假設:
- 我的假設:搜索的指數數據與我們的動作沒有那么大的聯系,至少在現在的影響力看來,我能根據數據小小的波動證明是因為哪個微博那條微信點擊量很大,所以在搜索引擎的搜索指數有了微小的波動。
- 我的假設:一周的指數可能在正常的浮動,我要下一周進一步觀察,我要找數據來對比
- 原因分析:以上是我的假設,領導的假設完全和我是不同的啊,領導的假設是微小的波動也是有原因的,你要分析出微小的原因。所以我在寫報告的時候沒有想去分析原因,如果哪一天的波動很大,我會不會去思考原因的,會的呀
7.經驗和教訓
- 我和領導的假設是兩個系統,肯定做出來的東西她不滿意
8.下一步行動
- 聽到任務的時候,要聽出他背后的假設,要去問他背后的假設
其他的察覺思考
1.為什么不去提建議,因為我的假設是說提了也不能接受我說的,提了也沒有用,所以我干脆就不提意見了。
2.今天在和乙方溝通時,領導提醒我我的態度太卑微了,出錢的是老大,你跟她那么多廢話干嘛呢。說一看我說話就知道我是小白,會張口管我要很多錢。我的假設是什么? 別人不會騙我的,不管是甲方還是乙方。我仍舊用做乙方的態度,來服務別人嘛?
3.當出現困難的時候,比如說領導指出我的問題時候→我就有這樣的想法,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行呢,跟人打交道
4.察覺到心理想著要不在車上把今天的復盤寫完吧→不要,剛剛被批評,心情不好,不想寫,晚上回家再寫吧→車上在看碎片化的信息。我在一次一次逃避,TMBRT模型中一次一次強化我的逃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