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你對待世界的態度等于世界回饋你的態度
認真是一種態度,態度決定你看待世界的視角,而人類組成的世界也在以你的態度看待著你的所作所為。
作家史鐵生先生在年青氣盛的年紀時,因為遭遇常人難以忍受的打擊,從一個正常行走的人變成依靠輪椅才能移動的殘疾人,那時他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捉弄他,世間根本就沒有“善有善報”之類的天理,他一直想不通并沒有做了什么壞事的年青人為何如此被老天懲罰,從此要過無法忍受凄慘的生活。不知有多久,先生一直對待世界是一種仇恨的態度,這種仇恨卻只能通過最親的人發泄出來,然而越發泄越痛苦,他那時心中仇恨的世界也將這種仇恨狠狠地印刻在了先生的內心。
先生后來改變了對待世界的態度,后來我們才通過先生的文字深刻體會到了在他對世界心懷仇恨的那段日子,世界也如何地讓他痛苦不已,那種痛苦,如今讀來仍然是令讀者也深深感受到那時的史鐵生是怎樣的一個充滿仇恨的人。先生的母親那時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希望用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母愛撫平先生的痛苦,然而很久很久,他的母親因為兒子對待世界的悲觀、仇恨態度一直比兒子痛苦百倍地生活著。
先生母親的離開,應是世界回饋他的重重一拳,這一拳徹底讓先生醒悟并改變了對待世界的態度,后來,即便更多的病痛打擊,我們也從未看到先生的頹廢、絕望的態度,反而是,先生堅持用自己的充滿力量的文字感染并教育著無數讀者。
你與世界無時無刻不在相互作用著,這種力量雖然無法看見,可是力量卻是巨大的,有時這種力量巨大得甚至足以成就一個奇跡或者徹底摧毀一個活生生的人。
貳:認真的人過得不會太差
真正認真的人會竭盡全力去把事做好,所有的事情只要他愿意去做的,都會比別人做得好一些。
在公司上班,你可以發現每個人做同樣一件事而完成的質量卻差別巨大,你細想其實也會發現,具備認真態度的人做的事情總會比不具備認真態度的人做得好。
蔣勛先生在《品味四講》一書中描繪了許多生活中的美學,其中可以讀到不少的對于手藝人的贊美,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優秀的手藝人對于自己作品的認真,這種態度已然成為蔣勛先生筆下的一種生活美學。他還為這種流失而失落痛苦。書中寫到:“這樣的人得到職業上的快樂,我覺得臺灣正在流失這種快樂,流失人除了賺錢以外、另外一種人性自覺的快樂。賣粄條當然可以維生,可是他還有一種快樂,他的粄條做到很Q,他告訴你他有特別的方法,你吃的時候發出贊賞,他就產生一種職業上的滿足感”。
認真的人應是無畏生活的,他總是沒有那么功利的目的,否則他無需在每一件事上面花費自己的所有精力。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認真的態度總是可以讓他的主人不斷地深入探究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如何能夠在產品中體現一種精神和自己的態度。
認真的人過得不會太差,而且一般都生活得不錯,生活哲學中存有認真態度的人即便物質并不那么豐富甚至是有些貧乏,可是這樣的人具有精彩的精神世界,對于世間,總有一些東西值得他用認真態度對待,持久地,完美地獲得世界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