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成年人,
心理水平都是嬰兒,
我們都是大號嬰兒。
——《巨嬰國》?
昨天朋友圈被各種“祝自己兒童節快樂”的刷屏了,
基本都是90后,
童心未泯是好事,
但還把自己當個孩子就不合適了。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
一個23歲的小伙子,神志清醒,四肢健全,
但他卻被自己活活餓死了,
村里人說:他不去工作,不換衣服,不做飯,不出門,
就算給他飯也要喂他他才吃,
完全就是懶死的。
我一直以為這樣的事只發生在故事里,
沒想到現實中還真有。
雖然只是一個極端的個例,
但還是這種巨嬰現象在生活中卻是隨處可見的。
1.不負責任,不計后果
人只有在嬰兒和死了的時候才不用負責,
有的人雖然活著,卻把自己當成了嬰兒。
現代人的不負責任體現在兩方面:對自己,對別人。
對自己:
1.為了刺激不顧身體
熬夜,抽煙,喝酒,濫交,甚至吸毒,
好一點的就是去探個險,游個野泳,爬個野長城。
“某某大學生被困野長城”這種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
什么危害大干什么,只為尋求一時的刺激。
2.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借校園貸
校園貸,裸條貸早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件了,
雖然新聞,學校一再宣傳遠離校園貸,
但還因為借了校園貸還不起錢的新聞還是屢見不鮮。
為了虛榮可以出賣自己的尊嚴。
3.自殘,自殺
去年是高校學生的大悲之年,
跳樓新聞史上最多,
我自己學校發生了就不止一次。
才20多歲,才過了人生的四分之一,
有什么想不開非要跳樓呢?
對別人:
1.不顧他人感受
這點在宿舍生活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我已經不止一次在朋友圈看過diss自己室友的,
比如舍友晚上玩游戲聲音太大,
室友和男朋友整宿打電話,
用自己的東西卻不跟自己說,
...
說話口無遮攔,
想什么說什么,
甚至不知道已經傷害到他人了。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都是自私的表現。
2.不認真對待別人托付的事情
這點在職場上尤為明顯,
經常是上面布置一項任務,
自己這邊馬馬虎虎給弄完了,
上邊一看不行,再改,
改完了,
還不行,
繼續改,
還有錯,
接著改,
本來一遍就能做好的事非要做好幾次,
既耽誤別人時間,也耽誤自己時間。
3.不戴套
這個不說也都懂,
也有算好安全期但還是中招的,
沒吃過藥,沒打過胎的,
永遠也不能親身體驗對身體的傷害,
別信什么安全期,
愛對方,就別做任何可能傷害到對方的事,
戴套是對雙方都負責。
2.不懂“克制”
誘惑總是能給我們提供即時的滿足感,
而這恰恰是受人最原始的欲望驅動的,
可以說屈服誘惑是本能,克制誘惑是能力。
LOL又出新皮膚了,
王者榮耀又出新英雄了,
DOTA2又出新飾品了,
迪奧又出新口紅了,
天貓超市又打折了,
聽說xx新開了一個餐廳有優惠
...
這個世界好像就沒有一天是一樣的,
每天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新東西,
還都恰好被我們給發現了,
然后就有了想買的欲望,
在過去沒有電子支付的時代,
人們或許還會看看自己的錢包再決定,
現在有了微信,支付寶,
直接看看自己卡里的錢,
夠了,就馬上買,
不夠,就螞蟻花唄,
這個購買的過程從來就沒有考慮一個問題:
我真的缺這個嗎?
或者我真的用得到嗎?
商家的每次推出新品,每次打折促銷,每次滿減活動,
都是為了激起你最原始的欲望,屈服誘惑
達到讓你消費的目的。
如果不這么做,他們就無法生存,
然而可怕的是很多人的心智還不足以抵抗住誘惑,
表面上是花錢買東西,
實際則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現。
3.不守時
你遲到10分鐘可以理解,
遲到20分鐘有可能堵車,
但你遲到30以上就是態度問題了。
從小我們就受著“守時是種美德”的熏陶,
但還是有上課遲到的,
我上高中的時候就有一個同學,
每天都是七點四十準時遲到,
我們要求七點半上早自習。
老師問他為什么天天遲到,就不能早點嗎?
他的回答是:我習慣了。
遲到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
約會遲到,因為要化妝,
有情可原,
上班遲到,因為路上堵車,
可以理解,
但參加集體活動遲到,讓所有人都等一個人,
就絕不能忍了。
之前參加里一個跟團旅游,
說的是晚七點集合,七點半發車,
我上車就有種預感:八點都走不了。
結果還真是,七點半人還沒到齊。
七點在群里問到哪里了,
剛出來,
七點半在群里問到哪里了,
找不到路了。
上學時候老師總說:
班里30人,你遲到1分鐘,你就浪費了全班同學30分鐘
這30分鐘的生命,你賠得起么?
對于愛人,朋友,家人我們或許可以原諒,
但對于陌生人,真的不值得浪費生命。
解決守時問題和簡單,早點出來。
4.認為一切都理所應當
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幫我買瓶水唄”
“幫我帶個飯唄”
“幫我取個快遞唄”
“幫我簽個到唄”
...
這些是我們經常需要別人幫忙或者別人找我們幫忙的,
同學嘛,舉手之勞也沒什么,
但有的人貪小便宜,
幫他買東西,他不給你錢,
一次兩次也就忍了,
每次都這樣,
你跟他說這事的時候他還會給你來一個:
不就是幾瓶水,幾頓飯,至于嘛?
是不至于,但我憑什么要給你買單?
經常有男生因為戀愛中全是男方花錢,
進而女生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而苦惱,
不花,她會說你不愛她,
花了,自己心里又憋屈,
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本質的價值的平等互換,
戀愛當中也是如此,
任何一方對彼此的好都不是理所應當的,
感情中多付出的一方時間長了肯定會接受不了,
及時溝通,
若是無果,離開是最好的方式。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但絕不是應該的。
為了滿足自己的不切實際虛榮心,
和家里要錢,即使明知家庭條件不好,
幾年前某女為追劉德華讓自己傾家蕩產,
父親還跳海自殺了。
這不就是典型的巨嬰嗎?
父母也是悲哀,這么溺愛,
90后這一代人由于是獨生子女,
或多或少都被溺愛過,
這也是導致為什么現在這么啃老,借高利貸,
因為在他們心里,家人一定會管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