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到東北的老家,發現了有幾張洗浴中心的代金券。
北方的洗浴中心有個特點,除了男女分開以外,其他洗浴、換衣服的空間是完全開放式,通常是集洗澡、搓澡、泡澡、汗蒸、餐飲、影院等多種功能集合在同一個建筑里。
在南方生活久了,突然來到這如此開放式空間,與陌生人赤裸相見,多少有點兒小尷尬。
巡視一圈才確定了確實要赤裸相見,哈哈。在洗澡的時候,剛好在身旁是一對母女,媽媽先是給小女兒搓澡,然后是自己搓澡,又叫小女孩兒給媽媽搓澡。這一幕喚起了小時候媽媽帶著我去澡堂洗澡的記憶。
小時候的條件有限,每周才能夠去和媽媽洗澡一次,而且人都超級多。每次洗澡都像是打仗,甚至要兩個人共用一個噴灑(那時候小朋友總是容易被侵占)。每次洗澡都不開心,媽媽總是會訓斥我這里沒洗干凈,那里沒洗干凈,總之,她總是可以找出來沒洗干凈的地方。記憶中很少出現剛才那對母女的溫馨。
又想起40歲時候的媽媽,領著10歲的我,陪著快要70歲的姥姥洗澡畫面。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媽媽花了好多心思才找到帶獨立盆浴的澡堂,那時候就覺得澡堂老的比我都當時的年齡都大,雖然姥姥現在已經離開我們10多年了,還是依然記得媽媽煞費苦心的幫姥姥找澡堂的畫面。
澡堂,成為了北方人愛凝聚的地方。洗澡,成了表達家人、朋友之間對彼此表達關愛的一種無聲的語言。
又想起在2004年的時候,那時候我的婚姻開始出現問題。讓媽媽陪我一同去吉林出差。入住的是當地最好的五星級酒店,房間里有個浴缸,人生中第一次幫媽媽洗澡。小時候,媽媽總是幫我洗澡,終于有機會盡一份孝心了。
在幫媽媽洗澡的時候意識到,雖然沒有說一句“我愛你”為彼此洗澡,成為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媽媽說,“托女兒的福呀,才有機會享受了一回”。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努力讓父母過上幸福生活,體驗從未體驗過的生活。
回到當下,離開了洗浴中心進了家燒烤店,一邊擼串一邊跟媽媽視頻聊天。媽媽問洗澡洗了多長時間?我驚訝,多長時間?不到一小時就出來啦,洗澡還要多久呢?媽媽說,一般都是要2小時,還要蒸呀、泡澡呀之類的。
東北人們還是很會生活的,在澡堂里建了個游泳池,嘿嘿,在寒冷的冬季里,讓洗澡都變得不一樣了。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無論離家再久,其實,生活過的地方總是會有記憶。尤其是出生、成長的階段。就如同種子生根發芽的所在地,那里也種下來所有關于成長的記憶。
洗澡的文化隨著硬件設施的改善和提升而變得具有更多的功能性和便利性。洗浴中心依然是人們與朋友、家人交流情感和關愛的地方。
一座城市都變了,那么人呢?想必變化更大了吧。無論怎樣變都無法改變過去,需要珍惜過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