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養殖也是同樣的道理。放苗前后的池塘管理在河蟹養殖過程中非常關鍵,池塘管理好,蟹苗的成活率高,病害的發生也會減少。如何做好放苗前后的池塘管理,本文就此進行介紹,供大家參考。
1、清塘
一年的養殖期結束后,池塘四化問題就會突顯出來,即毒性化、酸化、還原化、有機化。大量有害菌、還原性有害物質、殘餌糞便等有機質的增多,給我們來年養殖造成很大障礙,所以我們需要徹底清塘。
(1)曬塘
排干池水,露出塘底進行曬塘,提高塘底的氧化還原電位,同時紫外線還有殺菌作用,減少有害菌群的數量。一般曬塘時間為7-15天,根據天氣情況適當調整,以塘底淤泥出現裂縫為宜。
(2)消毒
冬季溫度低,建議使用氯制劑進行清塘消毒,消毒效果優于其它消毒劑。如“清塘修復安”,以三氯異氰脲酸為主要成分,殺菌效果好,且使用方便。
2、解毒
一些清塘藥物或茶籽餅等殘留,或外源水污染,都會影響蟹苗的成活率。有的池塘放苗后出現蟹苗上岸、吊網、打洞等現象,除蟹苗應激因素外,池塘藥物殘留也會有所影響,因此在放苗前3-5天需要解毒。早期溫度低,選擇解毒藥物時要注意,使用多元有機酸類解毒劑最好,如“碧水安”,解毒效果好。
3、肥水
放苗期間晝夜溫差大,水體不穩定,蟹苗易應激,影響成活率,因此水體的穩定性也是影響蟹苗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水位深(平均60-80公分)、有一定肥度的水體是最穩定的。所以放苗之前要適當加深水位,同時要及時肥水,建議使用全價可溶性有機肥進行肥水,如“肥水肽Ⅱ”,肥水效果持久、穩定。
4、放苗
科學的放苗方法能夠提高蟹苗的成活率,經過幾年的操作實踐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具體放苗方法如下:
(1)吐水(試水)
吐水非常關鍵,一定要做。蟹苗到池塘后放在岸邊等1-2分鐘讓其適應一下本地氣溫,之后開始試水,除去蟹苗體胃、鰓部的污物。(提示:進外地苗的池塘,有條件的在蟹苗上車之前最好吐下水。)
(2)泡苗
使用能夠使蟹苗迅速恢復體質、抗應激的營養保健藥物,如“LY-生命素”+“營養快線”,泡苗200斤/組。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劑去泡苗,如高錳酸鉀、食鹽等,因為這些藥物能夠增加蟹苗的應激性,降低成活率。
(3)抗應激
蟹苗放好后,第二天全塘潑灑抗應激藥物,如“激活Ⅱ”,該產品含有天然植物多糖、免疫調節劑等,有助于蟹苗更快的適應新環境。
(4)蟹苗消毒
為防止蟹苗攜帶致病菌或運輸過程中機械損傷感染細菌,建議放苗3-5天后,使用碘制劑消毒:如“永樂碘”。
5、早投喂
蟹苗在越冬期時進食少,放苗后待蟹苗適應環境后盡早投喂,一般放苗2-3天后即可投喂。投喂時采取定點投喂,深水區域為宜。投喂量控制在蟹苗重量的1%左右,有青蝦混養的池塘適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