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仰韶文化遺址
? ? ? 武城仰韶文化遺址 位于縣城東南18公里武城村東800米處,南依高崖,北臨汾河。自溝口向南伸延,長800米,東西寬600米,文化層厚1~2米,內含以仰韶文化為主,間有龍山文化。發現有窯址遺跡,可辨器形物有陶片等,1979 年經中國博物館新石器研究員李錫敬考查,確定為仰韶文化遺址,稷山博物館立檔保護。
? ? ? 吉家莊仰韶文化遺址 位于縣北1公里吉家莊村北50米處,南北長500米,東西寬500米,灰層厚1~2米,內含為仰韶文化。發現有石斧、石球、陶罐等,可辨器形物殘陶片。1979 年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確定為仰韶文化遺址。
? ? ? 賈峪仰韶文化遺址 在縣城東北2.5公里賈峪村東300米處,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地面暴露可辨器形物有紡輪、尖底瓶等殘陶隨地可見,均系仰韶文化。1979年經李錫敬考查,確定為仰韶文化遺址。現為耕地。
? ? ? 西社仰韶文化遺址 位于縣城東北13公里西社村西30米處,東西長500米,南北寬150米,剖面灰層厚1米左右,內含為仰韶文化。發現石斧、石錛、石鋤等,還有盆、罐等可辨器形物陶片。1979年前被省考古所確定為仰韶文化遺址,保護完整。
? ? ? 東段仰韶文化遺址? 位于縣城西北10公里東段村北10米處,地名北美圪塔,南北長250米,東西寬100米,剖面灰層厚1米左右,內含為仰韶文化。發現有罐、盆等可辨器形物。1979 年經李錫敬確定為仰韶文化遺址。
? ? ? 桐上仰韶文化遺址? 位于縣城東1.5公里桐上村東300米處,地名東圪塔,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地面暴露殘陶、尖底瓶等陶片甚多。1979 年前被省考古所確定為仰韶文化遺址。
? ? ? 馬家巷仰韶文化遺址? 位于縣城西 12公里馬家巷村東南500來汾河之濱,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米。1985 年經省考古所發掘,掘2個探方考究,文化層厚1米以上,內含為仰韶文化。發現有大量石斧、石鏟、石鋤等及可辨器形物陶片,已發掘一部分。
第五節 龍山文化遺址
? ? ? 底史龍山文化遺址? 在縣城西13公里底史村西100米處半溝中,南北長800米,東西寬500米,崖剖面灰層厚2~3米,內含以龍山文化為主。 發現夯土層及可辨器形物盆、實底瓶等殘陶片。1979 年經李錫敬實地考查,確定為龍山文化遺址,現保護完整。
? ? ? 柴村龍山文化遺址? 在縣城西南10公里柴村南約500米溝中,南北長500米,東西寬200米,剖面文化層厚2米左右,內含以龍山文化為主。發現有石鐮、石斧、殘盆等可辨陶片。1979年李錫敬實地考查,確定為龍山文化遺址,保護完整。
? ? ? 上費龍山文化遺址 在縣城東南12公里上費村西約300米處,地名古村,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0米,地面暴露殘陶、盆、罐等可辨器形陶片隨地可見。1977 年被省考古所確定為龍山文化遺址。
? ? ? 化峪龍山文化遺址? 在縣城西北10公里化峪村南約500米處,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崖面灰層厚2~3米,內含為龍山文化。發現有石鋤、石刀、石斧等,還有可辨器形物陶片。1979年前被省考古所確定為龍山文化遺址。
? ? ? 吳囑龍山文化遺址? 在縣西北12公里吳囑村西200米溝中,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剖面灰層厚1米左右,內含為龍山文化。發現有窯址,盆、罐等可辨器形物陶片,1977年被省考古所確定為龍山文化遺址,現保護完整。
第六節 東周文化遺址
? ? ? 底史東周文化遺址? 位于縣城西 13公里底史村東100米處,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00米,剖面灰層1米左右,內含以東周文化為主。發現有石斧、石錛等及盆、罐可辨器形物陶片。1979年經中國博物館李錫敬考查,確定為東周文化遺址,保護完整。
? ? ? 馬村東周文化遺址? 位于縣城西 4公里馬村東20米教場,南北長700米,東西寬100米,灰層厚1米左右,內含以東周文化為主,發現有罐、尊、鼎、盆等可辨器形物陶片。1979年前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確定為東周文化遺址。
? ? ? 陽史東周文化遺址? 位于縣城西15公里陽史村東南約300米處,地名古堆,南北長800米,東西200米,灰層厚1米左右,發掘出土的有石斧、石刀、石球、蚌刀等,以及釜、盆、罐等可辨器形物陶片。1979 年前被省考古所確定為東周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