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電視網絡上在熱播一部劇作《小別離》,不僅我母親看得欲罷不能,就連朋友也和我強烈推薦。不禁好奇,這部劇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受眾全體涵蓋了90后和70后。好奇之下,我也去看了這部劇。
黃磊是制作人兼演員,從爸爸去哪兒開始就很喜歡黃磊,這樣的父親,是我心中期待,我也希望我的父母如這邊通情達理,循循善誘。時代在進步,我們不斷接受國外的信息,學習國外的先進文化,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斷進步,從曾經的棒棍底下出孝子,到現在的交流榜樣的教育方式。雖然中國現在的家長依舊唯分數論,但是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家長會更加看中孩子的全面發展,創新能力。
劇中有一句話: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團聚,唯獨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心中產生一個疑問:孩子的愛呢?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何況感情世界特別豐富的孩子們呢。父母眼中的我們,學生時代就得認真學習,任何事物都不可以影響孩子學習。
(一)
先說朵朵,《小別離》中最主要的小演員。她是一個初三的學生,每天因為中考的壓力被父母壓迫的幾乎瘋狂。她有兩個朋友,小宇和琴琴。他們之間朋友之愛,在于單純,在于義氣。在一個節目里面,薛之謙說:我在他們眼里看到了希望和夢想,就像曾經的我。但是現在的我在生活的洪流中已經失去了原來的純真(大致是這個意思)。我在朵朵和她們朋友的眼中,也看到了曾經我所有單純和義氣。
在好友要出國留學,留下小狗。幾個朋友想盡辦法把小狗留下來,朵朵也和父母經歷吵架和解,最后也把小狗留下來了。小狗是她和朋友的念想,有時年少的友誼或許不長久,小學認識或許中學就不在一個學校,再或許有人搬家離開有人移民出國,漫漫人生路,總有人來人走,可是年少的孩子總是認為離開的人還會回來,曾經的友誼不會因為距離而淡化。他們想盡辦法留下和朋友有關的東西,想盡辦法抓住那一點的思念。
她們只是孩子,感情相較成人其實更加豐富,更加真實。她們會為了逗朋友開心,一起去結伴出行探索世界;他們會因為朋友被他們家長誤會而去幫他們解釋;他們會在自己的父母面前維護自己的好朋友。所謂義氣,不是同年同月死,而是在我們相見的時候,脫去面具,真實對待,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你幫助,在你需要陪伴的時候默默陪伴。
年少的友誼和我們長大后的不一樣,就像愛情。青春期的愛情荷爾蒙沖動,一見鐘情,不在意家室不在意工資不在于圈子,最多就care個皮相,最重要的確實感覺。年少的友誼,一個手編的草帽一串手鏈一朵小花雖然不值錢,或是容易凋謝,卻都是友誼的見證。社區就那么大,見到的人就那么多,經歷的是也都是孩子們的小打小鬧,今天吵架明天和好,這就是年少,這就是真正的友誼吧。成年后的我們,還有么?
孩子有愛,朋友之間,指向純真和義氣。
(二)
劇中琴琴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家父母卻永遠都在爭吵。為了出國留學、為了家庭瑣事,甚至為了別人家的事,都可以爆發一頓爭吵。覺得莫名熟悉,有時候,我們家也是這樣,爭吵來的莫名其妙。
小宇在出國的時候,對張總這么說過:我走了,你和后媽姐姐也許可以少吵點架了,即使要吵架也別在皮皮面前,他都知道。就像以前你和我媽吵架,我也都知道。 在那一瞬間很心疼小宇,他用嬉皮笑臉、用玩世不恭,來掩飾這個破碎的家庭帶給他的滿身傷害。
琴琴在父母鬧離婚的時候,會放學后去找開出租車的爸爸,在別人嘲諷他父親不求上進的時候,會跳出來為父親說話,會想盡辦法讓父母和好。為了讓父母高興,琴琴每次都很努力去考校前幾名。
也許有時候孩子們并不喜歡去努力學習,但是希望父母開心,她會拼了命去學自己并不擅長的東西,有時不為自己。
孩子有愛,面對父母,指向包容和討好。
(三)
父母的愛指向別離,別離是放手,是自由。
孩子的愛指向更多的東西,純真、義氣、包容、理解,是情感。它更豐富更真實,當然也更值得珍惜,因為長大后的我們,有更多限制。
愿你永遠保持一顆童心,永遠充滿愛和純真,永遠像孩子一般愛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