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都趕著賺錢回家過個肥年,這陣子哥的朋友圈那些群發送禮品的人又多了起來,各種各樣的掃碼添加好友送小禮品,微商們都瘋了似的。
但我敢打包票的是收效甚微,哪怕你一味的強調,活動是真的。
感情有七年之癢,用戶也會疲勞的。
真的假的我不知道,但你要明白,現在不是2014年,也不是2015年,除非之后,有以下兩點保證了你活動不成功的原因,一是用戶已經交過不少智商稅,你發來的信息心情好點就直接無視按返回鍵,心情不好的時候來姨媽或者跟老公吵架,你這一舉動將導致她產生拉黑的想法。
用戶是會疲軟的,就像你玩一款游戲遲早也會有不想玩的一天。
用戶是愛占別人的小便宜,并不是貪便宜,舉個例子:在菜市場買菜的時候,你享受講價那一分半毛的事,如果豬肉榮被你征服,這挺有成就感,但如果豬肉榮說肉免費送你,那還不避而遠之,因為骨子里就想著天上沒掉陷餅的事兒。
1.送禮品要針鋒相對、與時俱進
禮品要送對,什么人群就送針鋒相對的禮品永遠魅力是最大的,我有個淘寶商家的朋友,在找老客戶幫忙的時候,送的禮品絲毫不吝嗇,市場上批發價都要30塊的衣服,但要拿他這件免費的衣服門檻也挺高的,必須按照他的要求來操作,結果有其中一個老客戶下一個單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但這個客戶還是樂此不疲。
30塊不算多,但這是他的客戶想要的,運用了愛占便宜的心理能驅使用戶產生動力,因此,送禮品要與時俱進。
送禮也要送對,如果是精準的潛在轉化人群,你今天送出去30元,明天這個用戶給你轉化50塊,就跟電商在打銷量之前,選擇低價跑量是一樣的,銷量一旦起來,后面買的人就把前面虧損的一次性賺回來,有個金融界的術語可以詮釋這種行為:戰略性虧損。
2.禮品要包裝出價值、買櫝還珠
禮品的價值,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渠道曝光出來,當然也不可能太夸張,你想添加我就可以抽蘋果手機,這樣壓根就不會有人信,但如果你是口碑良好的企業,情況就不一樣,就拿咪蒙的公眾號來說,哪天帳號被盜,騙子發布了一條抽手機的信息,這上面80%的人會相信這個活動,而劫哥的帳號被盜,可能信的只有20%,這20%也就是我的忠實粉絲。
最近的一個案例,騙子團隊通過技術手段盜取了虎牙一主播的帳號,群表示能以22元的價格換取1萬點游戲內點券,他也根據要求向目標支付寶賬戶轉賬22元。Q群公告中顯示的是“轉賬1-3分鐘后到賬”,當然,因為這是騙局,所以我們都知道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真正到賬的。
這禮品的價值因為主播個人IP產生的價值,也就變得有可信度了,如果個人完全沒有信任價值,那只能通過其他渠道來釋放禮品本身的價值了,最靠譜的還是淘寶天貓,假如你的禮品在淘寶天貓上能找得到,并且價值不菲,用戶的質疑或者質疑之前你直接丟個鏈接,這是對禮品價值的最好體現...
稀缺也是創造價值的一種,就拿王者榮耀來說,絕版皮膚之所以貴,那是因為絕版,不容易找到,如果能隨便用RMB能買到,那這皮膚就完全沒有價值了,游戲團隊通過這一招,每次做活動時適量發出獎勵促活,其效果非常好。
3.免費永遠是最貴的,送禮是建立初步信任,欲擒故縱
早年經常有人用禮品勾引添加微信號,而后完成送禮人給的任務之后,有些干脆不理人,有些隨便發了一件抹布就說完成任務,依我看來,這活動完全是做無用功,畢竟建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
就跟相親的一樣,做微商的都是女性居多,如果第一眼看到男方不修邊幅,邋邋遢遢的,你恐怕不會產生二次見面的想法,哪怕多聊一句話就覺得多余,天涯路人,成為了拉黑的???。
一樣的道理,你指望通過活動騙來的人,在被你欺騙過一次之后,還會再選擇相信你嗎?當這個用戶的朋友問他活動的真偽時,他自然脫口而出,騙子,不要信。
反之,如果第一印象做好了,那么人之前那點初步的信任也就建立起來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起碼現在用戶不會沖動的拉黑你,而且用戶與用戶之間,自然而然形成裂變傳播,你在這討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會不會自來水去通知七大嬸八大爺也來領?
4.疏通送禮環節,形成良性閉環,引流不難
什么樣的禮品,按照包裝出來的價值賦予不同的門檻來送,但第一步要讓人邁出去,輕而易舉的得到好處,再來第二步不難。
假如你設計這么一個活動,有門檻的,邀請5個人就能得到一件價值不菲的禮品,但是5個人,始終是有點多,這在中間再次設計一個環節,只要加我,就可以領取一個5毛錢的紅包,如果不想邀請人,那么我5毛的紅包就發給你,但如果你想得到禮品,這紅包我就保留,直到你邀請之后我再來送。
同時搭配話術“以后會有更多這樣的活動的”,這句話是給用戶畫餅,減少領了紅包之后拉黑你的行為,這就是分梯次的設計門檻,你們玩手游玩那么多,沒在上面領會到一點營銷思路,那這游戲就是白玩了,手游基本上都有首充1元或5元送超值禮品, 也就是先讓你邁出第一步,只要你有充錢行為了,以后再充錢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5.慎用群發功能,要知道有周期性這么回事
群發功能挺不錯的,但是劫哥我一次都沒有用,我知道好友數就是我潛在的寶藏,群發是投放到用戶終端的一種廣告形式,我不喜歡這種強迫性的廣告形式,朋友圈也是偶爾發發,沒必要為了刻意轉化,把那么一點信任也給磨沒,我也建議大家把這功能用起來,但不是頻繁的發,一個月一次就差不多了,多了也許會起反效果。
也許你會先入為主,說不喜歡我廣告把我拉黑的好友我也不需要,不是我的用戶,就打個比方吧,社交騰訊為王,但你見過騰訊發廣告直接到你的微信上嗎,騰訊十幾年發展史,一次都沒有。
總結:送禮是老套路了,你只知道送禮能引流,卻不知道送禮的背后也有這么多營銷學問,如果真心想做互聯網營銷,那么請花點時間補補心理學的知識,微商門檻是很低,但是能賺錢的微商,往往有他的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