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關鍵在于你是否具備了學習有用的能力,你讀的書你有沒有用得上。
讀書之前是應該先確認自己的目的,然后選擇不同的書,自己去讀。
對于致用類的書籍,閱讀的關鍵在于讀書如果能讓你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讀書就夠了。
一、讀書為什么難?
沒時間,沒精力;看不懂,記不住;看不下去;無非就是這些問題。
二、從“讀書”到“拆書”
我們學習者最重要的是以自我為導向、關聯經驗、聚焦于解決實際問題和內在驅動。
拆書法的實踐:一是供個人學習的便簽學習法;二是供組織學習的(由拆書家帶領)RIA的現場學習。RIA=R閱讀原書拆頁+I拆書家講解引導+A學習者拆為己用。
職場人學習,能“拆為己用”才是真的學習,參照諾爾斯的五大學習公理:一是自我導向;二是關聯經驗;三是強調實踐;四是聚焦于解決實際問題;五是內在驅動。
圖書=核心知識+書面表達
培訓=核心知識+口頭表達+X
? ? (X=A拆為己用=A1反思經驗+A2規劃應用+A3現場演練)
三、從初級學習者到一個有價值的高級學習促進者,將推理用于個人生活,積極主動地引導他人,教會別人,學會正確的提問,回答提問。
高級學習者怎么提問?
一種提問是為了得到正確的答案,常問:“是什么”,“為什么”;另一種是為了進行有效地學習,常問“如何”,“你都考慮哪些方面”。
善于學習的人在反思和追問時,會盡量用“如何”來取代“為什么”。例:客戶是如何對我的產品形成不實用的印象的?
善于學習的人還習慣在標準的層面向對方提問,不是問對方如何看待當下這件事,而是問對方面對這類事務時都考慮哪些因素;不問你:為什么不同意去北京旅游,那你認為去哪兒好?而是問:關于年終旅游活動,你通常從哪些方面考慮? 提出好的問題不僅是學習能力的重要表現,加以引導后還會極為有效地提升學習能力。
學習促進者怎么回答提問?
一種回答是能夠給出正確答案,另一種是能夠促進正確思考。
關聯自己的能力,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斷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問,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盡力消化和應用學到的知識。通過提問來引發人們深層次的、創造性的思考。
學習可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被動閱讀和聽講”。做學習促進者,主動投入心智,把知識和自己關聯起來,在學習中主動創造信息。
四、便簽學習法:培養全新的思維模式
便簽學習法的目標是用最簡單的工具和方法提高職場人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幫助你學習時自我導向、反求諸己。
用3種不同顏色的可反復粘貼的便簽紙,掌心大小為佳。3種不同顏色的便箋分別做3類筆記(拆解I、A1、A2),具體如下圖所示:
拆書七步曲:
第一步,必須是選擇致用類書籍。
第二步,快速閱讀,遇到書中的理論、建設、觀點或較難理解的地方,問自己:這對我有多重要?如果重要或有用,慢讀,細讀相關內容。
第三步,在I便簽上用自己的語言簡要重述相關信息,或總結自己的啟發,有價值的提醒,寫好貼在相應的書頁。
第四步,針對書中的某個信息,問問自己的相關經歷,寫AI便簽,貼到I便簽的旁邊。
第五步,規劃好今后如何應用。寫A2便簽,也貼在書頁上。
第六步,在貼了便簽的書頁旁,貼一張指示標簽,提醒自己這一頁有自己的學習資料。
第七步,看完一本書,把所有的A2便簽拿出來貼在冰箱或墻上,提醒自己落實行動。
用便簽學習法,幫助知行合一,幫助我們對經驗進行反思和追問,可以結合運用PDCA循環圈。逐漸升級自我的學習力。
五、構建屬于你自己的知識體系
學習不是照搬他人的體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成為更好的自己,引導表達升級的思維,尤其是成長思維、批判思維和系統思維。“從零到一”成為專家的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智慧。那么,便簽法就是聚沙成塔的好工具。
從你最初接收一個知識點;然后,你再給這個碎片信息加上前因后果;其后再加上適用邊界,反思和行動,舉一反三。
當你有了多個這樣的加工過的知識點,不同的知識點會相連,對接,形成一個晶格體系,這是你自己的知識體系。
拆出你的溝通力。表達能力第一層是事實與觀點;第二層是條理與組織;第三層是生動與打動;第四層是受眾分析。
六、主動學習的境界
主動學習是輸出學習,包括:實際應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寫作、演講,教會別人。
識別自己的核心能力,做一個有夢想的行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