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得知這是作者的處女作,文字不多不少扣人心弦的卻不像第一本書的初出茅廬之感,反倒像是陳釀的一杯酒,恰到好處的描寫出少女如何找到內心自我的過程。
種族,性別歧視,和家庭成員內心的小野心,都絲絲緊扣的逼死了這個心含秘密的少女,她渴望家庭幸福卻因為這個原因淪為父母野心實現的工具,她不愿意母親再次失望離開家庭,于是知道自己知道滿足父母的期許,他們家就是幸福的,然而上輩人的內心的敏感地帶和童年陰影壓在了一個少女的身上,她渴望做自己,于是學著交朋友談戀愛,可是她學著放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喜歡的人喜歡的是自己一輩子唯一依賴的哥哥,而哥哥也要離開她去走自己的人生路,她感到了絕望,她的生命完全失去了意義,她猶如行尸走肉般活著只為了父母的夢想,父母的夢想只是他們年輕時因為各種主客觀原因造成的未實現的,但誰能說這是完全錯誤的,放在中國現代的教育上,上輩人對子女的教育模式很多依然是這個樣子,這不是錯,這是心靈的枷鎖,這不是沙灘上的魚兒呼吸困難垂死掙扎,只要游客發善心把它放回大海它就能存活,時間和觀念根深蒂固的吞噬了少女的生活,她的一切都不屬于自己,唯有解脫,死亡喚醒了這個沉睡的家庭,每個人在痛苦中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和這個家庭的關聯,瑪麗琳原諒了詹姆斯的出軌,漢娜因為姐姐的死亡獲得了父母的關愛,內斯不再處于仇恨中,似乎結局還是不錯的。
談到了自我,我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了自我或者他人的我期許中,或許我們為了討好別人坐著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最后卻懊惱不安,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著做自己,這才是本書最大的暗線,這個家庭每個人都是個體,是否為了另外一些放棄一些,這終將是一生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