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參與了一次求婚的全過程,心里還是很激動的,為他們的幸福,在那樣氛圍的能量場里,人會自然而然被感染,就像去參與朋友的婚禮一樣,現場會被感動,也會被感染,被新人那時的誓言所觸動,我相信那一刻他們心里就是這樣想的。
男生周身有種很酷的帥氣,自帶藝術范兒。他從下午就過來布置現場,氣球、霓虹星星、蠟燭、鮮花、蛋糕一樣不拉。算著女朋友六點半下班過來,可誰料女友剛好加班,等到了已經九點多了。
布置好現場,我們叫了麥當勞邊吃邊聊。女朋友并不知道他準備了密室求婚,以為只是正常來玩。我說女生看到估計要感動哭,男生說她肯定會開心,主要表達心意。
感覺男生相當不錯,他很為對方考慮。他說的不錯,其實很多女生,要的也就是那個所謂的心意。
比如說,女生感冒發燒,知道男生這會兒真是工作上很忙,男生說多休息多喝水,女生會有情緒,男生說我過去帶你去醫院,女生可能反而說沒事,先忙。就這,多數女生要的就是這句話,這個心。這只是打個比方,真是必須去醫院那就另當別論了。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作"。
多數人印象里都覺得女生愛作。
作的書面語,就是愛向對方索要情緒價值。大白話就是希望你哄,你夸,你認同,你贊美。這個作不分男女,只不過女生居多,男生大作起來也一樣要命。
情緒價值很貴,你享受被夸的爽的同時,可能會付出其它東西來平衡,而且心甘情愿,說到底,很多東西背后都悄悄標著價格。
認同和贊美如同獎勵,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提供,比如一方不會說話、不會甜言蜜語、講話直接且負面、不會顧及到另一方、任性且沒有同理心,恰巧另一方總是希望你哄。這樣一方得不到情緒上的爽,就會表現的不滿,就會累積抱怨,就會引起爭吵,繼而就是嫌棄。然后就不知不覺進入了作死的循環直到作死。
一句話說,所有的作都是在索要情緒上的爽,不然就不叫作。所以內心強大的人不索要,更多的是愿意給予。
男生突然冒出來一句,能結婚的,都是有一方徹底認慫,我是那個徹底認慫的。如果兩個人都硬,那不是等著掐架呢,那還結婚干嗎。話糙理不糙,所謂的慫其實是另一角度的愛,哪有真的怕,都是對長久婚姻的一種擔當和豁達。
我說你女朋友應該很漂亮,他拿出照片看,果然清純文靜。男生說當初我就是被她的外表給騙了,當然我知道他是開玩笑。她脾氣比較急,很硬朗。我說美女一般都有脾氣,但綜合性能高,就像好車都費油,省油的綜合性能都不咋高。
他笑著點點頭。
我想起來我大學姐們的男票,當然現在已經是老公了。他對待姑娘的至理名言是:能用情話化解的,堅決不跟姑娘講道理。姑娘眼里沒小事,稍不重視,小事就很容易變大。
不叨叨,軟話加關心,絕對沒毛病。妥妥的高情商爺們。
他們之間那種愛的小昵稱起的能甜出糖尿病。小兩口在一起五年沒吵過架,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越包容越和諧。她倆的小閨女都說自己是泡在蜜罐兒里,天天都能看到爸媽釀蜂蜜。傳說中的七年瘙癢看樣子也自動止癢了。
魯大師曾說過一句話:友誼是兩顆心的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把友誼改成愛情也一樣。
相處舒服,體貼溫柔,一輩子相互照顧。
你徹底認慫,我軟話關心,不過是表達不同,幸福的結果卻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