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月
1
《人民的名義》里,有個有意思的人物:歐陽菁。
她作為事業成功的女強人,銀行副行長,市委書記的老婆,同時配備了氣場十足精明強干的外表與氣質,卻可笑地搭配了一副“拒絕成長,內心是個小女孩”的性格。
而且,她已五十歲。
五十歲的女人能不能擁有一顆少女心?能!女人心態年輕是非常好的事兒!
但你可以有少女的心,少女的夢,卻不能真如少女般幼稚、執拗、長不大。
歐陽菁就不肯長大,她不在意工作,不在意金錢,唯一的夢想,就是像偶像劇女主那樣活著,被男主角至死不渝地愛著,當寶貝一樣呵護著。
她的老公,市委書記李達康顯然做不到,于是,她對他嚴重不滿,并為此成天鬧騰,最終,把李達康對她的愛和耐心都鬧沒了,離了婚。
她忘記了,木訥的李達康,曾經也是愛過的,只是表達方式傻了些被動了些。
為了夢幻中的那種生活而執拗了大半輩子,拒絕成長為一個理性而成熟的女性,她最終一無所有。
但她始終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她以為人人都該理解她。
對男閨蜜王大路,她喋喋不休,傾訴自己的少女心,無論王大路如何分析論證,她一概不聽。她不知道這樣的她有多么固執可笑且討人厭,連善良且忍耐力極佳的王大路都差一點受不了她。事后,王大路對李達康這樣評價她:
少女時有少女的姿態固然可愛,如果中年時仍如少女時一般,那就令人心中生膩,生厭。。。
可悲的是,入獄的歐陽菁面對檢察官的審訊,竟然挖心窩子說起了對感情的夢幻想法,說出了自己的少女情懷,最終,也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線,主動交代了犯罪事實。
2
有位熟悉的老大姐,五十多了,外表很年輕,心態呢,猶如小女孩。
她一直單身未嫁,過得瀟灑自在,在她眼中,自己儼然還是“小公舉”。
如果不影響別人,說實話,這樣挺好的。反正她獨身,愛怎么寵愛自己都行。
但她并不僅僅是自己把自己當“小公舉”,也希望所有與她有交往的人,都把她當“小公舉”,并且,對此理所當然。
跟友人一起出游,明明說好大家分工合作,有人負責酒店,有人制定路線,有人訂門票,有人……但她啥也不肯做,她拒絕所有的分工,理由是:人家不會!
有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她說:不會你就別參加!
她撅嘴撒嬌:就不!人家就要去!你們帶著我!你們照顧我!
跟朋友一起吃飯,她不點菜,理由是:點餐好麻煩,我只想吃!然而,別人點好的菜,她會指指點點,否定一大半:這個不行,人家不愛吃!那個不要吧,多油膩啊!
好朋友幫她介紹對象,她也不拒絕,釋放出“不排斥相親的信號”。結果,別人千挑萬選替她找到條件不錯的單身中年男,通常都是事業有成形象人品都不錯的,她次次毒舌評價:這個人發際線太靠后了!這個人戴眼鏡呢我不喜歡!這個人看起來不夠儒雅!這個人穿衣服品味一般!……
好朋友怒了:你面都不見,光看照片就這樣,你不是誠心找對象你說一聲啊!大姐你五十幾了,不是二十幾!挑三揀四可以,但也不能這么任性啊!
她作委屈狀:誰不誠心了?人家就不能有點兒要求嗎?
從此沒人再替她介紹對象
。
我聽到不止一人在背后抱怨這位大姐,而且,都是這位大姐的朋友,且都比她年輕。
她們這樣說:有時候真討厭她那做派,五十幾歲沒個五十幾歲的樣子,年輕是好事,可你裝什么小女孩?盡給人添麻煩,有時候真的想罵醒她。
雖說作為朋友在背后批評朋友不太厚道,但我倒是能理解這些朋友對她“各種長不大”的厭煩。
年輕是一種狀態,是一種精神,而不是“以為自己真的永遠是少女或小公舉”,“拒絕長大,拒絕成熟”,通常意味著情商缺失、人際交往障礙、自私自我。
3
如果你看過N年前的臺灣偶像劇《惡作劇之吻》,一定不會忘記劇中由歌手趙詠華飾演的男主角直樹的母親,一個言行舉止穿著愛好都比兒媳婦湘琴還少女的中年女人。
她保持著少女的心態和習慣,卻同時是一個想法成熟,能夠把家庭打點妥當,把兒子培養得極其優秀,又對媳婦百般關愛的成熟女人。
她說話的語調嬌滴滴,口頭禪是“麻麻好愛你哦”,媳婦湘琴受了兒子直樹的委屈時,她比媳婦還哭得傷心,兒子媳婦感情升溫時,她比小兩口還開心。
她送給兒子媳婦的禮物永遠是卡哇伊的,她自己也永遠穿戴得如一個少女。
她看似如小公舉般活著,卻是一個特別成功的妻子和母親。
因此,大家都愛她。
因為,她的“少女”做派,有一顆成熟的心在支撐,她“少女”的狀態,不讓任何人感覺到無奈或者麻煩,反而讓人心情舒暢。
說白了,她的內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長了,外表與言行的少女做派,恰恰是她高情商、高超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性格隨和親切的體現。
4、
紅了好多年依然紅得發紫的楊冪,1986年生人,今年實打實的31周歲了。
但她的新聞關鍵詞永遠是:少女!
她的外表、穿衣、狀態,不管是二十還是三十,不管有娃沒娃,都像個少女。
但是,她一點兒也不“少女心”,她的思想、行為、努力程度,甚至遠遠超過很多三十多歲的同齡人。
她說話的強調不疾不徐,淡淡地聽不出太多情緒,沒有為了迎合少女感爆棚的外表,去假裝卡哇伊的語氣。說出來的話,卻是一個輕熟女應有的思維。
《真正男子漢》里,說到劉愷威,她說:我很相信他。
與孩子通電話,儼然是個愛意爆棚溫柔可親的媽媽。
她的外表沒有與年齡共同成長,她的思維卻與年齡閱歷相符甚至有所超越。
她知道如何打造自己最適合的形象,讓自己走在史上最前沿,接地氣又好看。
她的危機公關堪稱教科書級別,該沉默的時候絕不多言,被人黑了,她沒有帶著少女的臉上演嬌滴滴的少女手段“委屈解釋哭泣不滿”,
而是巧妙自黑,瞬間博得更多好感。
她情商過人,懂得放眼長遠,開公司捧新人,不在意把新人捧得和她一般紅!
她努力勤奮,認真對待她所做的每一件事,在綜藝節目中幾乎以命相搏,不嬌滴滴不拿少女臉去謀福利。
我們可以不喜歡她,但我們真的不能否認,這個美少女媽媽,當得起少女明星的稱贊,卻也能很好駕馭一個女老板、好母親的成熟角色。
因為她不曾拒絕思維隨著歲月成長,可以保持青春的外表,也能擁有成熟的女性魅力和思維。
所以,她的成功,絕對不是隨隨便便沒有道理。
你得相信,一個光有少女外表,靠著少女做派走天下的明星,不會有這樣的號召力與生命力。
5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我也一直很擔心自己變老,怕三十,怕四十,怕越來越老,再也無法如少女一般活著。
甚至極端的想,三十歲,聽起來就好可怕,四十歲,活著還有啥自信可言啊?
是的,少女時期的我,把年齡簡單地等同于人生的意義了。
希望少女的狀態永葆,希望所有夢幻的公主般的幻想永遠存在,希望人人都只看到我最美好的少女狀態。
當時光不知不覺劃過了三十歲,我發現,三十歲完全不可怕啊!
沒有想象中那么老,更沒有想象中那么不堪,反倒是活得通透淡然了些,甚至比少女時代更懂得為生活而努力了。
接受每一個人生階段,與時光共同成長,會活得更好。
如果跨越了歲月的那么多溝溝坎坎,心還停留在少女時代,那只能說明心智不足,自我反自我提升的能力忒差了點,從人生里獲取經驗的能力忒弱了點。
每個女人內心或多或少都住著一個少女,但若已經不是少女的年紀。那么,你可以盡可能保留少女的純潔美好,卻不能連同少女時期的自我、過于夢幻主義、理想主義等特點帶入中年或老年;并且固執己見不從生活中吸取人生經驗,讓思維封閉在了少女時代不肯出來。那樣,著實有些不倫不類。
成長不是一件丟人的事,過了少女期也不代表就是令人嫌棄的老去!成熟不是老氣橫秋,也不是變成大媽。而是一種歲月賜予的睿智,你不該拒絕。
少女這件事兒,從十幾歲到二十幾歲,都可以盡情享受。
過了三十以后,能讓你保持少女感的,是一顆純真不復雜不世俗的心,而不是故作少女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