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南國的嬌陽里踏雪尋梅,? ? ? 我在北國的秋風里紅葉題詩。? ? ?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得過且過,? ? ? 還有囧途中堅強的向死而生。
一、紅葉題詩
小時候看瓊劇《紅葉題詩》,懵懂中看不懂劇中的人物和故事。只知道小生陳華的酷和花旦英蓉的媚。
多次在村頭聽到嬸娘們愛不停口的瓊劇臺詞,才了解到一段鮮美的愛情故事。再后來讀了那首‘’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畫閣紅樓宮女笑,玉簫金管路人愁‘’的唐詩后。才明白了寂寞的宮女借著流水紅葉傳遞情慕的幽幽情愁。
意味深長的是,有一個現代版本的《紅葉題詩》與舊劇同病相憐。
話說wg期間, 有一位在《大前門》卷煙廠工作的女工。在她自己經手包裝的香煙里夾了一則征婚啟事,宣示著年輕女子懷春的心情。希望能夠與抽到這包煙的白馬王子續一段緣,執子之手偕老一生。
那年代,能夠抽到《大前門》牌香煙的人一般都是“高富帥”。女孩用一種別出心裁的方式賭青春,聊發心中的綣繾也是一種不錯的選項,也是無可厚非的。遺憾的是買到這包香煙的是一位有婦之夫。女孩在一個對的時間里卻沒有遇到一個對的人。這事反而引起了工宣隊的注意。女孩平白無辜的被貼上了小資情調的標簽,成了人見人恨的小三。一場斗私批修的浪潮無情的將女孩推上了風口浪尖。她的后續命運與《紅葉題詩》中的宮女十分相似。
寂寞的人唱寂寞的歌,本是人性的自然。哪個男子不鐘情?哪個女子不懷春?不幸的是在那個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時代,那位女孩被人“上綱上線”了。所以說可憐之人也有不可恨的時候。可恨的是人言的可畏,以及有人居心叵測罷了。
生活在四季常青的海南島,我們看到的總是滿園綠葉配紅花的軟軟春色,難能看到傳情的那片紅葉,尤其是那些感動了上帝的,且題了情詩的紅葉,便也成了那代年輕人,向往愛情生活的一種崇拜。
長大后,讀了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優美詩句后,又錯將紅豆比紅葉。于是乎決意不遠萬里的去看紅葉,便成了我的一種渴望,一種情結。帶著這個情結,二O一六年的深秋十月,我和兒子踏上了加國東部的楓葉大道,開始了一周的楓葉之旅。去追尋向往己久的詩和遠方。
二、入關小巴黎
早上,從美國東部的波士頓啟程,車子沿著89號高速路一路向北,穿過白山山脈和美北的兩個州,約四個種頭后到達加國的蒙持利爾省。
一路上,高天流云,秋風送爽,紅葉作伴。車窗外,藍天白云、紅葉秋色,在曠野中相映成畫。于是我在想,詩仙李白,徜若活在當下,會否將那首《朝發白帝城》改成“朝辭美帝劍橋東,千里車程彈指間,車外秋色關不住,輕車已過國門關”呢?
入關后續行一個鐘頭,車子便到達了加國的蒙特利爾市區。
蒙特利爾市是加國的第二大城市,僅次于多倫多,位于加國的東部。早期是法屬殖民地,語言主要是法語。英法雙語仍為當朝的官語。前些年,蒙市曾是加國的經濟首都,只因鬧脫加而貽誤了時機,被多倫多市超越了。
蒙市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被稱做小巴黎。歷史上曾經從印第安人手中幾易其主。因而城市風貌,既有歐洲的建筑風格,又存留有印第安人的民風民俗。是獨具一格的旅游勝地。它既有歐洲人的古典美、北美人的民俗美,又有現代科技的簡約美。七六年,這里曾開過奧運會,可以見證它曾經的繁榮和昌盛。
走進蒙市城區,你會慢慢發現,這是北美大地上一塊與眾不同的土地。寬闊的街道上,哥特式的建筑,在圣勞倫斯河和渥太華河的交匯處,金碧輝煌,就像七十年代末兩江交匯的廣州。
七十年代末的廣州,天是藍的,水是清的,山是綠的。珠江兩岸,花團錦簇,《香飄四季》。勤勞的五邑人,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著《甜蜜的事業》。到處洋溢著改革開放的活力。所到之處《萬水千山總是情》,那時我正在廣州讀書。
轉眼已過三十多年。站在紅葉濃艷的蒙城河邊,油然記起當年的青春作伴而吟詩憶之:
惜別羊城卅十年,夢中常憶同窗情。莘莘學子四十一,激揚文字一憤青。珠江岸邊書聲勁,白云深處踏歌行。七星巖上敢攬月,洞庭湖里勇提鱉。岳陽樓上讀樓記,君山島上會美人。桔子洲頭弄潮去,岳麓山上愛晚亭。
在蒙城,我用手機記錄了皇家山公園的漫坡紅葉,細數著舊城老街的法式建筑,徜徉在鄉情滿滿的唐人街。參觀了“小巴黎”的圣母大教堂。在唐人街的廣告牌前,我感慨老華僑們的奮斗精神。看到了他們在夾縫中生存的覓食不易。以及那份“狐死,首向山崗”的對故土的熱戀。
三、歷史重城魁北克
逛完蒙城,我們又風塵仆仆的趕往二百多公里的魁北克城,魁城位于加國的東部,是魁北克省的省會,藍色的圣勞倫斯河穿城而過。據說是北美洲將歷史建筑保留得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古城靠河的一側,有一座英法戰爭時期的古炮臺虎踞山上。炮口弧形的向著江面擺開,其畫面有點像蘇東坡的《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古跡訴說著亙古不變的“利益是永恒的”戰爭主題。
那天細雨綿綿,大江鎖霧。我們又開車到魁城對面小島。在那里欣賞現代化農村的畫卷。畫卷里,落紅繽紛,斜風吹雨,秋日私語,濃情依依。島上的新農生活。簡直讓人贊嘆不絕而流連忘返。
四、首都渥太華的美侖美奐
渥太華是加國的首都,城市規模不大。像美國的華盛頓,但卻沒有華盛頓的傲慢自負。十七世紀以前,渥城曾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是印第安人的狩獵場所。在歐洲人到來以前,印第安人在這片土地上刀耕火種地生活了許多的世紀。
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圍爐取暖,深山覓食,知足常樂。
是歐州人帶來的科技進步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失去了他們獨立的寧靜。至今渥大華河,仍將早期的英屬安大略省,和法屬的魁北克省隔河而治。只是渥太華城太美了,美得有點像瑤池仙境,使人忘記了它們曾經的歷史。
五、不得不說的‘’楓葉大道
從魁北克到多倫多,全長八百多公里。沿途穿過峽谷、河流、山巒、湖泊。路經一條絢麗多彩的楓葉大道。一路走來,楓葉大道兩旁村影綽綽。微風吹過,落葉蕭蕭。盡管已是深秋,仍見和煦的陽光透過樹梢,灑落在滿地的紅葉上。那葉子的露珠在陽光照耀下,晶瑩剔透著暖暖的艷。
六、滿湖瀲滟多倫多
多倫多是加國的最大城市,也是北美的第四大城。位于五湖地區最小的安大略湖的西北岸,與美國的紐約洲隔湖相望。既美麗又富足,是較多華人駐足的生息地之一。站在安大略湖中央島的棧道上極目向湖,足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波瀾壯闊。還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色”的落日之美。
連結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是尼加拉河,它的中間處有一個著名的尼加拉瀑布。是世界上唯一跨越兩國的大瀑布,也是世界第三大瀑布,非常壯觀。
在多倫多,最美的事是他鄉遇舊知,與多年未謀面的老友在美麗的新唐人街上吃烤魚,吃地道的文昌雞是十分知足的事。
一周的加國自駕游,我們收獲了加國的山河美麗,將紅葉夾在詩里,又將詩寫在滿滿的紅葉上。那是真實版的《紅葉題詩》。美美的,在地球的另一邊。
注:這文好像有點亂。《》里的文字均為小說名或電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