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uora上看到一個問題"What are some relationship hacks that actually are worth learning",里邊有一個回答挺不錯,寫到此處共勉一下。
作者認為“關系”不僅僅是概率性的事件,也是需要去經營(非貶義)的。并且,從“關系”也能看出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但同時,“關系”也是很困難和有風險的。下邊是幾條作者給出的人際技巧和提升幸福的建議:
Don't go it alone.(不要孤身一人)
你的生活是由別人和你一起來構建的。朋友和客戶可能會變成你以后的商業伙伴,熟人可能會給你帶來潛在的社交和團體,朋友的朋友可能會變成另一半或者至交。但是在你能有意義地連接和探索這些“關系”之前,你需要知道即使你現在擁有的“關系”不完美,但是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生活變得更好。如果我們孤立起來,我們的輸出和幸福就會衰退。記住不僅和人面對面地交流,也有有精神上和社交軟件上的互動。
Beef up your soft skills.(增強你的軟技能)
我們通常會把“軟技能”和情商聯系在一起。相比硬技能,優雅的社交和人際技巧這樣的軟技能很難被定義或者量化,但它卻是很關鍵的差異因素。關系和職業路線一樣,沒有完美的標準,但你可以重新定義你對“成功”的理解。
Become a relationship MVP.
與你想要的開始關系的引導方式達成妥協。我們往往思考的太極端,要么是命運,要么是可行性。所以重新思考給兩者都留一些空間。什么是你不能妥協的?除了這些不能妥協的之外,回顧你的本能反應。保持前進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回歸到你最基本的感受和需要。把你最基本的感受和需要當成你的“最小化可行產品”:有時候你需要剝去噪音去明白核心想法是什么。
其實第一條真的是深有體會!自從畢業之后,脫離了大學宿舍和培訓時候的集體生活之后,自己變得很少跟人交流。一部分是失戀的原因,還有一部分是自己的性格原因。不僅是放棄了無效社交,甚至也沒怎么和朋友們聊聊近況,慢慢的淡漠以及遺忘和被遺忘。偶爾有人找我幫忙時候聊幾句,也并沒有想著去發展社交關系,只是當個老好人。這對我的生活是不利的,我深深得清楚這一點。每當我看到好玩好笑的東西卻無地分享,看過一些有共鳴的書和有感觸的文章卻只是自己在心里邊發酵,慢慢的自己的想法輸出,行動的輸出越來越少,真的可以用萎縮來形容。每天的輸入也都是碎片化的輸入,公眾號,微博,貼吧,偶爾刷刷知乎,也已經沒有系統地進行學習,更別提繼續給自己增加儲備了。生活狀態整個很糟糕,就像是“the walking dead”!
在知乎上搜索“北漂IT青年的生活”,看到大家都是有一樣的困境和迷茫,生活狀態的差異卻又那么大!學習樂器,更新博客,專注編程,他們都找到了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并且在點上持續發力。而我的喜歡更像是個偽命題,喜歡的東西很多,但是在這上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真是少的可憐!每每想做什么的時候,總是想著不如玩一把游戲吧,寶貴的空閑時間就是這么被消耗掉,無所事事的時候玩游戲已經成了思想和行動上的慣性,想停停不下來,除非是個別時候外界環境來了一個急剎車,自己在內部卻根本沒有剎住車。
經歷越少,人越會對環境不滿,會消極地認為是環境制約了自己的發展。見識越多,人越會對自己不滿意,懂的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反而能做出一些事情來(在一個大哥微博上看到的)。接下來的一年給自己的慣性剎個車,多去交流,多去見識。
那個Quora問題回答的作者出了一本書:Startup Your Life: Hustle and Hack Your Way to Happiness。(英文原版書果然夠貴=_=?。?/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