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我感冒了。
男:你多喝點熱水。
女:我胃疼。
男:你多喝點熱水。
女:我肚子疼。
男:你多喝點熱水。
女:我們分手吧。
男:不要,我會傷心的。
女:那你TM就多喝點熱水啊!
我第一次讀完這則段子時,第一反應是,這男生怎么這么笨啊,女生說她不舒服那是求關心、求安慰,而他居然讓人家多喝熱水,活該被分手。
的確,從字面上看,這男生理解能力太差,他沒有搞懂女生的真實需求。但往更深層次看,男生沒有聽懂女生的語氣、語調、語速以及是誰在說這句話,不明白女生到底想要什么,意圖是什么。所以,當女生不舒服時,自然也就條件反射地答道:“多喝熱水。”
反過來看,在我們現實溝通中,是否也存在上述問題,不能理解上司的真實意圖,導致事情辦砸;為對方花言巧語所惑,導致被騙,等等……
可見,我們不僅要會聽,還要懂得分辨對方話里的真實與虛假。
那么接下來,我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讀懂對方的話,避開溝通中的那些坑。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模 糊 的 用 詞
人們在回憶一件自己非常熟悉的事情時,可以毫不猶豫、準確地描述出事情的經過。而對于一件自己完全不熟悉、憑空想像出來的事,往往只能粗略、籠統地表達。
就比如別人問你家住哪時,你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住在哪個小區,并且可以精確到在哪一幢樓,哪一層,哪一間房。
而當你因為玩而忘了寫作業,往往會編造一個理由糊弄老師,家里有事、長輩生病了,身體不舒服等……
這些理由一般只能說個大概,含糊其辭,具體情況你根本不知道。如果老師接著細問,肯定要露出馬腳。
因此,一個人說話若不為真,他會下次意識地轉移焦點,避免你問太多。畢竟相對于真實,謊言才是他不熟悉的內容。
還有一種常見模糊用詞,就是運用過去時,而非現在時。
比如面試,應聘者在被問到業務水平如何時,往往喜歡拿以前的成績來說事,我曾經做了多少銷售額、我曾經拿過銷售冠軍等……
意圖讓人產生誤判,認為以前做得好,現在也一定能夠做得很好。
對于總喜歡強調過去的人,我們還是要保持警惕,避免被蒙騙。就如面試的例子,不妨多問問應聘者:如果您入職了我司,您認為您所負責的這塊內容應該怎么做會更好?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說 服 而 非 傳 達
在高難度溝通中,如果你發現對方不是就實事傳達信息,而是試圖靠各種話術說服你,這時你就應該小心,或許他的話并沒有說的那么好。
比較常見的形式大概有3種:
1、 品格證詞
這是典型的沒有回答問題,靠著一堆虛無縹緲的光環為自己脫罪。
比如:我可是博士畢業,怎么可能做這種事;我家可是書香門第,怎么會去騙人等……
這些理由,正是利用人們對光環或榮譽的崇拜,來為自己塑造一個無辜的形象。就好像在常人的認知中,好學生就一定是乖孩子,不會犯錯,可是誰又能保證一個好學生在人品上沒有問題呢?
一個人的過去并不代表他的現在,那些光環只是過去,不能保證他的現在或未來如同以前一樣。
2、 玩弄定義
玩弄定義是一種把問題調包的技巧,讓人們從關注A點轉移到關注B點。
如,我不是胖,我只是瘦得不明顯。
把關注點由胖轉移到瘦,這也是笑話之所以好笑的原因。
在高難度溝通中,我們必須時刻提防對方把問題轉移,捍衛自己的權益,否則笑話要是出在自個身上,那就真的笑不出來了。
舉個例子:
你是某家公司的主管,某天,你給下屬小王安排了一件新任務。小王接到任務后,向你報怨:“老大,這件事有點難辦啊,首先預算太少了,其次需要多個部門配合,還有這兒,這兒都挺有問題的。”
你聽完,覺得小王說得挺有道理的,于是便把問題攬了下來。小王成功地轉移了問題,將原本應該由他來解決的問題拋給了你。
因此,在與他人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要不斷地問自己,對方轉移了我的話題沒有,話題轉移了我的話題沒有。就如上述的例子,當小王想要把問題拋給你時,你應該直接問他:“你認為該問題要如何解決呢?”
3、 預支承諾
在高難度對話中,對方為了讓你趕緊做出決定,往往會給你一個對未來產生想象的承諾。
如你好好干,將來我一定不會虧待你的。
相信絕大多數老板都對自己的員工說過這樣的話,將來有多遠,誰都不知道。更何況這樣的空頭支票萬一無法兌現,你也沒有辦法。
所以,對于未來的承諾,還是保持謹慎的態度,最好請對方明確寫清楚時間、地點、對象、內容等細節,這樣可信度才更高。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回 避 的 敘 述
這是一種先示弱的表述模式,為的是卸除對方的防備心理,讓人自然而然地談不下去。表現形式有2種。
1、過度禮貌
禮貌是做人的基本禮節,但太過禮貌就不正常了。
比如一個人若平時不大客氣,但突然間對你多了很多敬語,這時你就要小心,他不是有求于你,就是在計劃著什么壞事。
所以,如果你感覺某個人的態度與平時反差太大,還是多分警惕比較好。
2、 無意義地填空
我們平時說話多少會有一點贅詞,比如這個、那個、后來、然后。如果平時習慣性地重復這些無意義的詞語,頂多只能算口才不好。但如果一個平時說話清楚的人,突然多了這些無意義的贅詞,那么就是問的問題讓他感覺壓力太大,他還沒有準備好,很有可能他在說謊。
舉個例子:
小明今天回家回得特別晚,媽媽問他:“今天上哪去了。”小明支支吾吾:“這個,那個,哦,我找小剛去了。”
如果沒有在說謊,小明可以很明確地說出今天確實去找小剛了。但是小明在回答媽媽問題時支支吾吾,很明顯,他在說謊,他必須馬上腦補出一個理由,所以才會出現前面那些無意義的贅詞。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高難度對話中,不管對方是模糊地用詞、說服而非傳達,還是回避的敘述,不管對方說的話如何動聽,符合邏輯,你一定要不斷地在內心提醒自己:
對方是在跟我傳述事實嗎?
對方有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對方有沒有轉移我的問題?
對方是在用話術說服我嗎?
對方的這個答案是發生在何時何地,何種條件下?
傾聽,不僅要用耳朵去聽,還要用內心去感受,對方說了什么?他在表達什么?他有沒有誤導我?只有聽得懂了對方不經意間泄露的心思,才能更有效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