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吉林西部的白城,人們會想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向海,提到松原,你腦海中浮現(xiàn)的一定是《舌尖上的中國》中,查干湖冬捕的震撼場面。
但你也許不知道,這里不但有濕地,更是世界三大鹽堿地之一。早年間有人記載:
“一出門便是大片白得耀眼、幾乎寸草不生的鹽堿地,偶爾能看見一兩簇黑紅色的堿草,在風(fēng)沙中搖曳。有風(fēng)的時候,堿面兒隨風(fēng)而起,白色的煙塵鋪天蓋地,四處彌漫,沒有綠草,沒有鳥鳴,有的是一望無際的鹽堿地……”
但近幾年,曾經(jīng)寸草不生的鹽堿地,居然長出了綠油油的水稻,所產(chǎn)的弱堿大米,有利于調(diào)整身體亞健康狀態(tài),有利健康。在全國各地舉行的推介會、展銷會上,弱堿大米總是人氣火爆,被市民一掃而空。
千年鹽堿地,變身“米糧川”
針對吉林西部的鹽堿地,吉林人民早就看不下去了。先是多年的引水澆灌、熟化改良,讓鹽堿情況逐漸改善,2013年吉林省更提出吉林西部河湖連通工程,斥資56億元人民幣,將主要河流與203個湖泡、濕地連通,讓廣大鹽堿地區(qū)變身“魚米之鄉(xiāng)”。沉睡千年的鹽堿地,在松花江水的浸泡、稀釋下慢慢改善,弱堿化后的沃土,生出了弱堿大米的粒粒飄香。
一餐一飯中“堿”回健康
那么,風(fēng)靡市場的弱堿大米魅力何在呢?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體液正常酸堿度pH值應(yīng)在7.35~7.45之間。日常生活中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類的攝入,造成了體內(nèi)酸性物質(zhì)堆積,造成酸性體質(zhì)。酸性體質(zhì)帶來免疫力下降、導(dǎo)致糖尿病、心臟病、痛風(fēng)等多種疾病,要避免酸性體質(zhì),就要少吃酸性食物,多吃堿性食物。
吉林白城、松原鹽堿地生產(chǎn)的大米,PH值>6.7,屬于弱堿性大米,能幫助食用者改善酸性體質(zhì),遠離亞健康狀態(tài),在一餐一飯中“堿”回健康。此外,弱堿大米還富含蛋白質(zhì)、氨基酸、維生素等人體所需元素,中醫(yī)角度看,則具有和胃氣、補脾虛、壯筋骨和五臟的功效。
吉林人民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今天,在巍巍長白和大興安嶺的活水灌溉下,一株株水稻集日月之精華靈氣,生長出晶瑩剔透、粒粒飽滿的弱堿大米,聞之芳香宜人,食之醇厚綿軟,這樣的大米誰不愛呢?想購買吉林大米就上吉林大米網(wǎng)(http://www.jldmw.com/)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