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4月12日,觀摩區內整本書閱讀課,有感于教研員精心的安排,邀請了作家遲慧作了一場主題為“創作體會與兒童閱讀策略”的講座。孤陋寡聞的我雖然未曾聽聞過遲慧這位作家,但這次講座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其一,作家親和的外表讓人沒有距離感;其二,她的講座交流也很接地氣,聽得出來是有感而發。
我喜歡這樣自然真切的交流。
A創作體會
她坦言開始兒童文學創作緣起于自己的兒子鐵蛋,是她親子閱讀的成果,也是媽媽的教育智慧的呈現。在筆記本上我記著“現實家園”“精神家園”這兩個關鍵詞,我想其意不言而喻。遲慧分享,兒子小時候想聽故事,有許多天馬行空的奇特想法,于是她就順著這種不合乎成人的思維方式來創作。孩子的奇思妙想激發了創作靈感和潛能。于是產生了想用文字記錄下陪伴兒子成長的這段親子時光,讓他在長大之后通過文字回憶起和媽媽一起講故事的這段美好時光,享受這份幸福。遂將想法付諸實踐,第一部作品《大象學校》就是送給兒子的童話禮物,在介紹小學時光的畢業會上,這份頗具意義的作品彰顯了價值。由此,她也開啟了兒童文學創作生涯。讀者也滋養著作家,給其加油。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在讀了《大象》系列作品后,自己創作了《小象歷險記》,并由美術老師配圖,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得以出版,還邀請作家本人來校參加隆重的發布會。
遲慧坦言,是兒子幫助她發現了全新的自己,生命狀態也發生了變化,生活有陽光。她也指出,當找到童心后,兒童創作就變得很容易。她有記日記的習慣,這日記是親子日記集,記錄著親子互動的生活。
她有幾點創作體會:
1、 創作的源泉來自于兒童的生活,用作品呈現兒童的生命狀態
以作品《淘氣包愛上學》系列作品為例,這是小學生校園成長故事,這部小說的靈感來源于兒子鐵蛋放學后經常追著媽媽說學校的事情,“鐵蛋廣播電臺”的不斷播報使得她熟悉了班級里的同學和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于是,就產生了以鐵蛋為原型展現當下校園生活的創作想法,展現他們成長中的快樂與困惑。用自己的筆留下孩子們珍貴的小學生活。
2、 找到兒童視角,用有趣的童話故事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的問題
自己的情緒管理與性格養成系列成長童話的創作就是一部功能性的書,有可以借鑒的實操方法。《哼哼去上學》就是這樣的代表作。
3、 找到一顆童心,在童話世界里與孩子們相遇
一本書的創作不僅僅屬于作家,也屬于讀者。和孩子們在童話世界里相遇,是幸福的。
自己的作品《文具盒學校》,曾由曹文軒傾情推薦。推薦詞“遲慧的《文具盒學校》系列是一套寓言式的童話。它的故事是童話的,但文字底下的精神則指向現實。它在看似簡單的敘述中有著扎實的文學質地,有著教育的延伸與擴大,我們尅在這里看到善良與互助、化解與諒解、寬容與理解、分享與擔當。它是可以為兒童打下精神底子的書。”
4、 通過作品表達教育理念,探討教育問題,獲得心靈成長
《慢小孩》是創作了送給與眾不同的小孩的作品。曹文軒也曾這樣評價:“這是一本值得我們玩味的書,一個從前的兒童文學沒有寫過的故事。”之所以寫慢小孩,是源于自己的情節。她笑談,自己也曾經是個慢小孩。所以特別了解慢小孩的童年是艱辛的,他們無法達到成長的統一標準,他們被忽視、被打擊,甚至被粗暴地剝奪了成長的空間,因而膽怯自卑。生活中的慢小孩不少,但是愿意耐心陪伴他們慢慢長大的達人卻很少。“以慢小孩為題特別有深意,慢小孩的慢意圖表達的并不只是成長的速度,慢吞吞的小孩,還是成長的過程,是需要耐心、等待、陪伴的小孩。”尊重理解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了不起的地方。這也是這本書中作家表達的教育觀。
創作這部作品也是遲慧自我療愈的過程,曾經的困惑苦惱轉變成后來的豁然開朗,遲到的智慧不也是智慧嗎?遲開的花蕾不是一樣芬芳美麗嗎?如果我們給孩子們時間和等待,孩子們同樣會燦爛地綻放。等待是不是家長應該學習的功課呢?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這本書是送給與眾不同的小孩,也送給每一個小孩。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正是差異形成了獨特的自己。我們應該為自己的獨特感到驕傲。
對“我”來說,寫作的意義
泰戈爾說:“每一個孩子出生時所代帶來的神示說,上帝對于人尚未灰心失望呢。上帝等待著人在智慧中重新獲得童年。”
B關于兒童閱讀的探討
1、 閱讀的力量
童話本身雖然不是真實的,但是童話里的美好是真實的。美人魚的善良、愛和美好是真實的,并且經久不息第閃耀著光芒,照耀凈化的著人們。使人們的內心珍藏著溫暖,散發著友愛。這就是文學作品的力量,也是閱讀的力量。一本好書帶給人的影響往往是一生的,閱讀使我們看到無限的心靈世界。
遲慧舉了自己給兒子閱讀的一本繪本《XX花園》,當她問兒子獲得什么啟示時,兒子回答:“生活的好壞是由心來決定的。”繪本中小恩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的取決于心態,而不是取決于外在的環境。你在昏暗中能發現陽光,與你只看到昏暗,你會得到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當孩子在未來生活中身處黑暗、和逆境時,他們能夠獲得力量,創造新生活。培養孩子獲得幸福的能力,閱讀好書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推薦閱讀《天藍色的彼岸》,書中寫道:“決不要在你怨恨的時候讓太陽下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你睡覺前,決不能生氣或敵視任何人,特別是不要敵視你所愛的人,因為你有可能今天晚上一躺下,明天早晨就再也起不來了……”一本小小的書帶給我們隊生命和死亡的思索,一本小書很可能是我們從此珍重生命,珍重親人和朋友。這就是一本書的力量。還有很多這樣的好書在和我們相遇。
《克拉拉的箱子》是一本獨特出色的小說。
它敢于打破社會緊急,帶來兒童與成人一起,正視分離與死亡、生命與虛無、失去與存在這些自然深刻但又常常被人們認為不應該向兒童提及的哲學話題。這本書讓人讀到了活著的美好與高貴。
2、 孩子天生就喜歡閱讀嗎
閱讀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認知活動。它是人通過大腦的思維活動接受和處理從各類文本材料傳遞的信息,然后大腦把信息從一系列密碼是的符號轉變為充滿意義的觀點和判斷,從而幫助讀者探索未知世界,豐富讀者知識,持續更新和創造自我。
閱讀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孩子也并不會天生就喜歡。它和游戲不一樣,人天生喜歡游戲。但閱讀和游戲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閱讀啟動了人類的思考,對思考的熱愛是需要培養的。閱讀需要有意識的思維活動參與其中。從小培養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3、 培養兒童閱讀的核心目標
? 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熱愛閱讀,就是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興趣,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能力。
4、 怎樣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立體閱讀,即多感官參與,然孩子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并與兒童的生活產生鏈接。
在與孩子共讀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地幫助孩子多感官參與到聽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中。不要讓閱讀和游戲對立,一定讓孩子感覺到閱讀也是一種游戲,閱讀是游戲的一個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慢慢會喜歡上閱讀。
與兒童一起進行角色扮演,激發興趣的同時,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玩游戲時,孩子的內在動機容易被激發,所以通過游戲這種手段,我們是能夠成功第把我們外在的教育目標轉化成孩子的內在需求。通過游戲的方式閱讀,書里的場景就會自然而然地跳躍出來,激發腦海中產生畫面和想象。
立體閱讀不僅體現在全感官的參與,最重要的一點是讓故事與孩子的生活和心靈產生鏈接。閱讀,歸根到底就是讓孩子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去收集到文本的信息后,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然后跟他的生活產生鏈接。他會發現原來這個跟我經歷的生活是有對應關系的,我的生活也好像似曾相識,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然后故事中的這些觀點和哲理會引導孩子的思索,孩子才真正得到閱讀的實質內涵,閱讀才能夠真正的為孩子今后一生持續的發展提供幫助,成為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150年前,當門德爾松置身于古羅馬的廢墟時,他聽到了音樂,他說:“音樂就藏在這里,他向四面八方傳響開來。”他在建筑里感知到了音樂的流動。童話、詩歌、散文、小說等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藏在我們的心靈里,藏在我們的幻想里,這些美好的經典的文學作品等待與我們的心靈相遇,等我們去發現、去感受、去創造。
這就是閱讀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