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厚積薄發的念式易度
親愛的妹妹:
你有沒有感受到,最近這幾屆本科畢業的孩子,找工作的人數遠沒有考研的人數多。
圖書館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比招聘會上的人潮更加洶涌澎湃。起床手腳慢耽誤幾分鐘,圖書館就再也沒有了座位。
反觀招聘會,半個月的宣傳,換來的是僅僅十余份簡歷。從廈門專程飛過來面試的HR學長欲哭無淚,開始懷疑人生,還專門上百度查了一下我們學校到底是不是一所211……
即便拿到實習offer,開始先簽約臨畢業再解約的,也大有人在。好不容易找到的實習機會棄之如敝履,公司經理火冒三丈卻毫無辦法。
仿佛從學生身份到工作身份的轉換,是世界上最值得人恐懼的事。恨不得從學校畢業后,一頭撲到家里溫暖的大床上,再也不要去經受社會上的風吹雨打和勾心斗角。
但這是無法避免的事,總歸要去長大,總歸要去承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總歸要去找尋到,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價值平衡。
我原先會去想,不習慣畢業后的工作崗位的孩子,在大學階段的學生工作,做得是得有多差。完全沒有工作經驗,完全沒有抗壓能力。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教起,矛盾當然會愈演愈烈。
但我現在不這么想了,也許并不完全怪這些過度焦慮以至于逃避的孩子。可能現實讓他們看到的,并不是通過工作努力去爭取的幸福人生,而是社會的上升通道越來越窄,階層躍遷毫無希望。
青春伴隨著幻想碎了一地,除了懷疑大學教育,懷疑社會風氣,恐怕再沒有更適用的宣泄法門。
大一大二兩年的實習經歷,可能會讓我比別的孩子更早地意識到這一點。年少輕狂,所以并沒有絕望,只是將注意力從專注提升個人工作能力,轉向分配了一小部分給職場技能罷了。
腦殘志堅的孩子就這點好,本能性地笨鳥先飛。我們畢業工作之后會遇到的問題,并不只有我們一個人會遇到,一如我寫給你的這些文章。我堅信,一樣會有人愿意寫些東西給剛剛畢業的我們,用來抵御初入職場的恐懼與焦慮。
先去問了職業規劃的老師,但中國的大學很神奇,教職業規劃的老師從來不缺乏世界觀,卻永遠不知道方法論。她能給你一堆講義,就是不能給你一個真切地解決問題的途徑。最終還是逼著自己去買了一堆的工具書,斷斷續續地看著。
其實我們這一行也并不需要看這些東西,老老實實在設計院當個畫圖狗不就好了??晌移?,我得在這些書里找到一些方法,如果以后工作了有人欺負我妹了,我得教你怎么懟回去。
那從大一暑假到現在大三暑假,我都看了些什么呢?
職場禮儀、職場話術、工作匯報、會議引導、組織運營、團隊建設……
加上第二學位工商管理學的: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知識管理、技術管理、信息管理、運營管理、市場營銷……
看起來好像夠了,其實遠遠不夠。腦殘的孩子情商明顯欠費,玩狼人殺都能局局被首推,更何況是玩堪比后宮甄嬛的職場競爭。
不是沒有絕望過,你哥雙商都不算高,是不是這輩子就只能居于人下,籍籍無名?
待在大學里,還能試著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努力逆天改命。等到畢了業,身不由己、隨波逐流,已然沒有資本去幻想,更沒有機會去懷疑。
勤勤懇懇做好手頭的工作,也不見得能出人頭地。長得好看,家里有錢,位高權重,手眼通天,哪一條不比勤勤懇懇更有價值和意義。
但是妹妹,社會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我們只能去適應它。任何游戲都有BUG,人生也是同理。別人可以有一鍵通關和無敵,我們也可以自帶精神BUFF加持生命。別人可以當RMB玩家裝備全滿,那我們就開主角光環完美逆襲。
不要害怕,如果世界懟了你,我們就要想方設法懟回去。但在懟回去之前,我們要先學會厚積薄發才行。于是我想了想,總結了三條,留給過幾年才畢業的你,也留給即將畢業的我自己。
一、員工的基本素養:既是人才,也是奴才
看起來是稍微有些刺耳的一句話,但“奴才”只是形容詞,“聽話的人”才是本意。
大學里的學生組織社團的工作經驗,已經可以讓大多數孩子明白,做不到上令下達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竞翢o競爭壓力的學生工作尚且如此,遑論在社會中篳路藍縷才站穩腳跟的企業。
由此可知,企業第一需要的,不是有能力干活的人,而是聽從指揮,指哪打哪的人。世界上有能力的孩子多了去了,但不聽從指揮,企業養你又有什么用呢。
大二到大三這一年來的創業經歷,讓我接觸到很多創業的大學生。聽到最多的創業的理由,不是改變世界的情懷,而是對自己當老板的自由的向往。
當老板很自由嗎? 每天一睜眼,感覺欠了全世界五百萬。這種感覺,誰會喜歡。如果只是當個員工的話,服從安排,把活做好就好。講真,比當老板輕松多了。
從這個角度講看,雙商不高,居于人下,籍籍無名,有時也是一種優勢。我的性格的確非常適合當二把手,糾結癌晚期下不了決斷,婦人之仁也學不會開人,當一把手就是被鬧革命的典型代表。
籍籍無名也很不錯,在一個行業沉淀久了,江湖自然會有你的傳說。而且人怕出名豬怕壯,我巴不得和你嫂子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清靜生活。
決定我們工作是否愉悅的,除了職位和收入高低,還有企業文化、團隊氛圍等等諸多因素。但這些因素大多數都是不可控的,可控的只有我們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
工作能力決定我們是不是一個人才,工作態度決定我們是不是一個“奴才”。這是作為一個員工的基本素養,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在沒有擁有一定的積淀之前,安安心心做個好員工就好了。況且,我的性格也不適合不做一個員工,有了積淀也不過是做一個掙得更多,干得更好的員工而已。
妹妹,工作之后做一個員工并不可怕,可怕的可能是,連只做員工都做不好。當有人告訴我們方向的時候,我們至少還有一個方向。當沒有人告訴我們方向的時候,我們會不會又像大學時一樣,在時間的漩渦里,漫無目的地打轉呢?
二、行業沉淀:對于社會發展的前瞻性布局
即便是當員工,找工作挑公司也是很有講究的。
職業規劃的核心就是:挑行業永遠比挑公司更重要。相關的例子不勝枚舉,從BB機的消亡到手游工作室的一億年終獎,自轉再快,也快不過世界的公轉。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快。
企業的運營情況千變萬化,但社會發展的趨勢總是大致可以預判的。新的技術帶動新的需求,除非技術的科學基礎發生變化,否則我們就能通過技術的發明邏輯,來猜測社會的下一階段發展。
通過進入滿足社會未來需求的相關行業,就可以進入事業上升的快速通道。因為我們不是在和別人搶一個大小已經基本固定的蛋糕,而是在和別人搶一個會越變越大的蛋糕。
妹妹,我們成年以來出現的前瞻性的行業,其實已經有不少了。
小到手游,大到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這些都不是被風口一不留神吹上天的豬,而是切實滿足社會需求,并真正在技術的迭代之中逐漸改變我們生活。
以及,他們大多還沒有完善相關規范,技術的發展仍然處于研究階段,距離全面普及還有一段時間。此時進入,一不小心就從先驅變成了先烈。開始時氣勢如虹,結束時草草收場。
這樣看來,倒不如在相關行業沉淀一下,等到市場相對成熟,再進去也不遲。
此外,技術的進步是一種趨勢,社會本身的發展是另外一種趨勢。技術的準入是有門檻的,而滿足社會自身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需求,準入門檻可能相對低些。
比如說,國內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有些人看到了開放二胎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是必然結果,于是在母嬰護理行業早早布局,一舉成功;有些人則看到了養老看護行業的潛力,提前搶占市場。國內目前各大房地產商都在試水“養老地產”,可見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真的不容小覷。
相較之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這類技術型的行業,母嬰護理,養老看護的行業門檻明顯低了許多。但正因為門檻低了,競爭壓力也就大了。
好在市場足夠廣闊又足夠分散,任何一個細分市場的龍頭,都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等到這一波人口紅利過去,企業也早已轉型開拓其他業務。在這一類企業里做員工,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從專業上看,如果我畢業之后決定要去工作,又不想放棄專業上的對口,那我絕對會去養老地產的開發商里當甲方。
也沒有想太多,就是希望世間再沒有老人像我奶奶一樣,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卻因此再也下不了樓,只能每天趴在陽臺上看風景。
我們學了這么多年的設計,自然明白設計擁有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而如何嘗試著將這份力量用于我們擅長的領域,也許就是我們的人生使命吧。
將個人能力和社會發展相結合,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在踏上這條道路后靜下心來沉淀,相信自己的選擇,不要浮躁,不要彷徨。走得慢點沒有關系,走走停停也沒有關系,只要問心無愧,沒有辜負了時光就好。
三、技能遷移、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價值追求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即便在一開始就對于某一個行業看多,也很難說這個行業始終會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
于是預留給我們自己的退路,只有我們自己在學校里和工作期間培養的能力。即便未來真的要轉換行業,也能通過技能遷移和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方法,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技能遷移和核心競爭力看起來很高端,其實翻譯一下,也沒有那么玄乎。技能遷移不過就是審視一下自己的技能庫,然后再瀏覽一下自己的過往,看看有哪些技能是和現在的需求有異曲同工之處,然后換個形態繼續用罷了。
核心競爭力就更簡單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擅長哪點就在哪點上碾壓全場,不必手軟。人盡其能,物盡其用,有天賦就別浪費。
技能遷移和核心競爭力,只能保證我們的工作進行地較為順利,但并不能保證我們工作得開心。人終究是環境的產物,想要工作得開心,落腳點還是會回到我們的核心價值追求上。
妹妹,你覺得對你而言,融洽的團隊氛圍更重要,還是工作完成時的成就感更重要?抑或是工作擴大化后的豐富感更重要?還是工資的高低更重要?
于我而言,我所關注的核心價值應該是團隊領導的為人處世風格、團隊整體的氛圍和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的契合度。這三點對我來說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哦對了,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工作作息是否較為規律。一直排斥畢業之后去設計院上班,就是因為這種凌晨四點下班,早上九點上班的作息規律我實在撐不住。
大學里青春年少,總歸會有關于未來的各種幻想。大學畢業之時,即是所有幻想的破碎之日。
但幻想破碎了,更加貼近現實的夢想也就誕生了。沒有資本去幻想,沒有時間去懷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對行業發展具有前瞻意識,踏踏實實把自己的認同的道路走好,注意培養自己的核心能力,學會技能遷移,最后再在符合自己核心價值追求的環境里工作。這樣的人生在我看來,就已經很圓滿了。
胸無大志的孩子,永遠都是如此容易滿足。有時候也會想,這是不是也算一種懦弱。
但這就是現實,無從抗拒,也無可逃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