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電子書/資治通鑒(附考異)(全六冊) #
卷第二百八十二,后晉紀三,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1、朔方節度使張希崇卒,羌胡寇鈔,無復畏憚。甲寅,以義成節度使馮暉為朔方節度使。黨項酋長拓跋彥超最為強大,暉至,彥超入賀,暉厚遇之,因為于城中治第,豐其服玩,留之不遣,封內遂安。
不遣,其實就是扣押了
2、唐群臣江王知證等累表請唐主復姓李,立唐宗廟,乙丑,唐主許之。群臣又請上尊號,唐主曰:“尊號虛美,且非古。”遂不受。其后子孫皆踵其法,不受尊號,又不以外戚輔政,宦者不得預事,皆它國所不及也。
李浩還是挺有見識,不為虛名所累,南唐有此清明風氣,百姓也有活路
3、唐主欲祖吳王恪,或曰:“恪誅死,不若祖鄭王元懿。”唐主命有司考二王苗裔,以吳王孫祎有功,祎子峴為宰相,遂祖吳王,云自峴五世至父榮。其名率皆有司所撰。唐主又以歷十九帝、三百年,疑十世太少。有司曰:“三十年為世,陛下生于文德,已五十年矣。”遂從之。
連祖宗也能亂認嗎?還有沒有王法啦
5、盧損至福州,閩主稱疾不見,命弟繼恭主之。遣其禮部員外郎鄭元弼奉繼恭表隨損入貢。閩主不禮于損,有士人林省鄒私謂損曰:“吾主不事其君,不愛其親,不恤其民,不敬其神,不睦其鄰,不禮其賓,其能久乎!余將僧服而北逃,會當相見上國耳。”
說得頭頂長瘡,腳底流膿,沒一塊好肉
6、己未,詔歸德節度使劉知遠、忠武節度使杜重威并加同平章事。知遠自以有佐命功,重威起外戚,無大功,恥與之同制,制下數日,杜門四表辭不受。帝怒,謂趙瑩曰:“重威朕之妹夫,知遠雖有功,何得堅拒制命!可落軍權,令歸私第。”瑩拜請曰:“陛下昔在晉陽,兵不過五千,為唐兵十余萬所攻,危于朝露,非知遠心如金石,豈能成大業?奈何以小過棄之!竊恐此語外聞,非所以彰人君之大度也。”帝意乃解,命端明殿學士和凝詣知遠第諭旨,知遠惶恐,起受命。
劉知遠是要給自己爭面子
7、梁太祖以來,軍國大政,天子多與崇政、樞密使議之,宰相受成命,行制敕,講典故,治文事而已。帝懲唐明宗之世安重誨專橫,故即位之初,但命桑維翰兼樞密使。及劉處讓為樞密使,奏對多不稱旨,會處讓遭母喪,甲申,廢樞密院,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以副使張從恩為宣徽使,直學士、倉部郎中司徒詡、工部郎中顏衎并罷守本官。然勛臣近習不知大體,習于故事,每欲復之。
撤銷一個樞密使,會影響一大批下屬官員的官路
8、閩主忌其叔父前建州刺史延武、戶部尚書延望才名,巫者林興與延武有怨,托鬼神語云:“延武、延望將為變。”閩主不復詰,使興帥壯士就第殺之,并其五子。閩主用陳守元言,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黃金數千斤鑄寶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晝夜作樂,焚香禱祀,求神丹。政無大小,皆林興傳寶皇命決之。
是作yue,還是作le。王繼鵬占了王位又不管事,應該不會太長久的,不是對頭殺就是自己最信任的手下殺
9、林興詐覺,流泉州。望氣者言宮中有災,乙未,閩主徙居長春宮。
望氣都往往望結果望得挺準,但究竟誰干的就搞不清了
10、丙辰,敕:“先令天下公私鑄錢,今私錢多用鉛錫,小弱缺薄,宜皆禁之,專令官司自鑄。”
才半年多,后果就顯現出來了
11、初,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子威,避王都之難,亡在契丹,至是,義武缺帥,契丹主遣使來言,“請使威襲父土地,如我朝之法。”帝辭以“中國之法必自刺史、團練、防御序遷乃至節度使,請遣威至此,漸加進用。”契丹主怒,復遣使來言曰:“爾自節度使為天子,亦有階級邪!”帝恐其滋蔓不已,厚賂契丹,且請以處直兄孫彰德節度使廷胤為義武節度使以厭其意,契丹怒稍解。
契丹就是想在中原培植自己的勢力,石敬瑭的應對也是絕了,讓王威的伯伯來當,看你好不好意思硬搶
12、初,閩惠宗以太祖元從為拱宸、控鶴都,及康宗立,更募壯士二千人為腹心,號宸衛都,祿賜皆厚于二都。或言二都怨望,將作亂,閩主欲分隸漳、泉二州,二都益怒。閩主好為長夜之飲,強群臣酒,醉則令左右伺其過失,從弟繼隆醉失禮,斬之。屢以猜怒誅宗室,叔父左仆射、同平章事延羲陽為狂愚以避禍,閩主賜以道士服,置武夷山中,尋復召還,幽于私第。
閩主數侮拱宸、控鶴軍使永泰朱文進、光山連重遇,二人怨之。會北宮火,求賊不獲,閩主命重遇將內外營兵掃除余燼,日役萬人,士卒甚苦之。又疑重遇知縱火之謀,欲誅之,內學士陳郯私告重遇。辛巳夜,重遇入直,帥二都兵焚長春宮以攻閩主,使人迎延羲于瓦礫中,呼萬歲。復召外營兵共攻閩主,獨宸衛都拒戰,閩主乃與李后如宸衛都。比明,亂兵焚宸衛都,宸衛都戰敗,余眾千余人奉閩主及李后出北關,至梧桐嶺,眾稍逃散。延羲使兄子前汀州刺史繼業將兵追之,及于村舍,閩主素善射,引弓殺數人。俄而追兵云集,閩主知不免,投弓謂繼業曰:“卿臣節安在?”繼業曰:“君無君德,臣安有臣節!新君,叔父也,舊君,昆弟也,孰親孰疏?”閩主不復言。繼業與之俱還,至陁莊,飲以酒,醉而縊之,并李后及諸子、王繼恭皆死。宸衛余眾奔吳越。
王繼鵬不能讓屬下信服,報應 來得好快。日食是應在他身上吧
13、八月,辛丑,以馮道守司徒兼侍中。壬寅,詔中書知印止委上相,由是事無巨細,悉委于道。帝嘗訪以軍謀,對曰:“征伐大事,在圣心獨斷。臣書生,惟知謹守歷代成規而已。”帝以為然。道嘗稱疾求退,帝使鄭王重貴詣第省之,曰:“來日不出,朕當親往。”道乃出視事。當時寵遇,群臣無與為比。
馮道這一招,你管你的,我管我的,石敬瑭反而更加信任
14、冬,十月,庚戌,閩康宗所遣使者鄭元弼至大梁。康宗遺執政書曰:“閩國一從興運,久歷年華,見北辰之帝座頻移,致東海之風帆多阻。”又求用敵國禮致書往來。帝怒其不遜,壬子,詔卻其貢物及福、建諸州綱運,并令元弼及進奏官林恩部送速歸。兵部員外郎李知損上言:“王昶僭慢,宜執留使者,籍沒其貨。”乃下元弼、恩獄。
王繼鵬人死了還要害別人,
15、十一月,戊子,契丹遣其臣遙折來使,遂如吳越。
沒讀懂,契丹是想聯系吳越嗎?
16、是歲,漢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趙光裔言于漢主曰:“自馬后崩,未嘗通使于楚,親鄰舊好,不可忘也。”因薦諫議大夫李紓可以將命,漢主從之;楚亦遣使報聘。光裔相漢二十余年,府庫完實,邊境無虞。及卒,漢主復以其子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左丞損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南漢才是偏安的典范,還沒有什么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