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姨丈是小鎮(zhèn)中能力最強的三大木工之一,江湖俗稱木工三圣。
在一般人印象中,木工總是不茍言笑,往好聽了說,叫喜怒不形于色,若是不懷好意地腹誹,叫天生面癱。
不過姨丈大概是木匠中的異類,他風趣幽默,用詞夸張,滿肚子方言俚語,像一位活躍在木工界的偉大的相聲藝術(shù)家。
這似乎與一個木工該有的嚴謹范兒背道而馳。
但我就喜歡這樣的姨丈,像老頑童,既有赤子之心,又有雙手互博的必殺技。
姨丈好強,天生驕傲。他腹積水那一次,被送進醫(yī)院做手術(shù),昏迷了三天三夜。我去看他,從L碼瘦成S碼,阿姨淚眼婆娑。
他醒來后看到我,顫抖著虛弱皴裂的白唇,讓你看到姨丈狼狽的樣子了。
我搖頭,不會,還是那么牛。
小時候我總愛去他的工房玩,木屑紛飛,夕陽斜照。
他給我制作的小床,是真正的世界限量版,床頭有定制小書架,冬夜我像小松鼠躲進被窩中,細嚼慢咽文字的經(jīng)驗,是一輩子溫馨的回憶。
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這張單人床一直不離不棄地陪伴我。
姨丈說,等我結(jié)婚,婚床由他一手操刀。
然而他的承諾沒有兌現(xiàn)。
有一天,他突然宣布金盆洗手,退隱江湖。雖然他是小鎮(zhèn)中最后一個宣布封刀的木匠,我依然莫名驚詫。
他那么好強。
從鎮(zhèn)上的人們開始選擇組合式的家具開始,作為傳統(tǒng)木工的姨丈就漸漸被時代的潮流甩到了后頭。
他制作的床,可以用五十年。
那又有什么用呢?
房子也不過七十年的使用權(quán)啊,要一張五十年高壽的床做什么?何況床睡爛了,再買一張就是了。睡在你身旁的人都保不準十年一換呢,誰還在乎床啊。
小鎮(zhèn)靠海,姨丈用多年積蓄買了間店面,改行賣漁網(wǎng)和飼料。
故事本該是個傷感無奈的結(jié)局,沒想到漁網(wǎng)生意紅紅火火,比原先當木匠強多了。
早知道那么好賺,早特么改弦更張了。
只是每每想起姨丈在工房中揮汗如雨的場面,腦補他年輕時當學徒吃過的苦,總有一種“被否定”的不甘。
那些努力,全都白費了嗎?
2
姨丈的故事,不是一個孤例。
作為有一技之長的手工業(yè)者,我的姨丈,還有我當裁縫的母親,他們店鋪都在時代大潮中合攏了店門。
客戶們選擇去大商場,在時尚漂亮的家具前流連忘返,在明亮的試衣鏡前扭臀側(cè)肩。
他們的手藝終究失去了觀眾,唯獨剩下孱弱的悲鳴。
今日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中國,好像一列加速的列車,匠人們一個個被丟下車窗,像垃圾一樣拋落在鐵軌兩側(cè)。
這個場景在七零年代的日本,也曾出現(xiàn)過。當年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日本,面對組合家具的沖擊,傳統(tǒng)的家具木匠們也漸漸地被客戶所拋棄。
認識到末日將至的木匠——秋山利輝,親自創(chuàng)辦以培養(yǎng)“能夠造福社會的一流木匠”為目標的“秋山木工”,對整個國家人才流失的問題給出解法。
秋山木工實行嚴格的準軍事化管理,集體寄宿,學費全免。
秋山利輝制定一套長達八年的人才培養(yǎng)制度,當學員一年,學徒四年,工匠三年,只有到第九年,秋山木工的學生們才能夠獨立闖蕩世界。
秋山利輝認為,技術(shù)可以通過反復練習掌握,但是比技術(shù)更重要的心性,必須通過集體生活才能養(yǎng)成。
秋山木工,攻心為上。他自有一套磨心的辦法。
比如:
所有學徒,無論男女,入學一律剃光頭,表明學習的決心;
禁止使用手機和電子郵件,對外聯(lián)絡只能寫信,書法也是一流木匠必備的技能,這樣他們將來才懂得怎么給客戶寫感謝信;
一年只有八月盂蘭盆節(jié)和正月能夠見到家人;
不可以使用父母給的零花錢,用自己工作賺來的薪水買的工具,才懂得珍惜;
不可以談戀愛;
每天早晨跑步十五分鐘;
禁止挑食,因為挑食的人往往會挑工作、挑人。
……
對那些十幾、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而言,秋山木工的規(guī)矩,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還有更嚴苛的呢。
所有工匠必須取得珠算檢定三級,能夠針對客戶的訂單迅速進行計算。不會心算的木匠,不是好木匠。
秋山木工的制服,印有很大的“木之道”字樣,制服胸前不但繡有“秋山木工”工房名,還有每個人的全名。工匠們乘公車也穿制服,即使一大早上班很困,秋山利輝也不允許他的弟子們在公車中坐下,必須好好站立。
隨時隨地展示匠人的挺拔精神,是秋山木工對外的一致面孔。
秋山利輝總結(jié)了三十條法則,要求徒弟們?nèi)找拐b讀。直到內(nèi)化于心,融入骨血,化作無意識的行動。
因為太嚴格,只堅持十天就想要放棄的學生有很多。
這時候他們的父母就會站出來,眾口一詞地要求孩子堅持下去,不可以放棄。為什么家長們?nèi)绱藨B(tài)度鮮明地支持秋山利輝呢?
原來,在學徒們接受秋山木工的入學面試之前,他們的家長也接受了秋山利輝的一次特殊的面試。
秋山利輝親自跑到學員們遠在北海道或者沖繩的家中,跟他們的父母面談至少三個小時,了解他們讓孩子學藝的決心。
秋山木工不但對學徒精挑細選,對學徒的父母也是嚴格考核啊。
3
從即將被淘汰的匠人,變成一流匠人們的導師,秋山利輝決心憑借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恢復“日本之魂”。
以前,匠氣是一個貶義詞,好像很低級。
如今看來,匠人們身上的較真、細心和堅持,卻是這個時代十分珍貴的品質(zhì)。
也許再過十幾二十年,很多的技藝將永遠地泯滅在時空的罅隙中。匠人的魂魄將煙消云散。
想起日本三重縣的伊勢神宮,每隔20年就要重新建造一次,將神殿、御門和各種用具重新制作,將神像移到新的神宮中。
這項傳統(tǒng)儀式在日本已經(jīng)持續(xù)了1300多年。
并非神宮不牢固,撐不過20年,而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建造神宮的技術(shù),借由20年一次的儀式,傳承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