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待久了,總想去江南看看。
有人得意的告訴我,他最了解江南,幾乎所有的著名景點他都去過,也沒覺得有什么。
宋代詩人王質曾在《水調歌頭》里問道:
“秦楚五千里,何處是江南?”
一個去過江南的人,在江南生活過的人,肯用心體會過江南的人,卻說不出、道不明何處是江南,更何況是我們呢!
如果你沒有真正去伸手觸摸江南,沒有閉上眼睛嗅一嗅江南,也沒有認真的附耳傾聽過江南,只是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打量一番,那就別說了解江南。
其實我去過江南,二零一一年的夏季,我第一次坐火車去上海,黎明時分,從車窗望去,發現自己正穿行在煙雨蒙蒙的江南。
那一次,心就留在了江南,但最悲哀的是,一個月后我就去了北方,一個可以看到白馬,可以聽到西風,可以馳騁塞上的北方,而且一待便是六年,這六年快要把江南這個夢給忘了。
何處是江南?
我之前對江南的了解大部分是從詩中讀到的,電影中看來的,別人的口中聽來的,即使一一年的那次上海之行,也只是隔著面紗,看到了她的臉部的輪廓而已。
今年九月,我有機會可以去江南,突然這句“何處是江南”又跳了出來,我百度查、翻資料,發現有一部紀錄片叫《何處是江南》,專門介紹江南的地域劃分、文化傳承,還有風土人情,歷代典故,可以說這部紀錄片足以解答這個疑問,但是我沒看。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是杜牧眼中的江南,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簫聲何處?明月橋邊。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是蘇軾眼里的江南,智慧的眸子充滿了愛意,西施便從江南的煙雨中走了出來。
如果在以前,我會相信這些就是江南,直到今天我還在相信。江南真正的美不能道聽途說,也不能斷章取義、人云亦云。
每個人眼中就有一個江南,一百個人眼中就會有一百個江南,我要看到的不是別人眼中的江南,而是自己眼中的江南。
何處是江南?江南是什么模樣?為什么很多人都愛著江南?帶著這些疑問,我要自己去尋找答案。
江南!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