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來,有兩部電視劇非常火,被人們稱為良心劇。一部是2011年播出的由鄭曉龍執(zhí)導、孫儷、陳建斌等主演的《甄嬛傳》,另一部是2015年播出的由孔笙、李雪執(zhí)導,胡歌、劉濤、王凱等主演的《瑯琊榜》。
兩部電視劇我都看過,《甄嬛傳》看了不止三遍,《瑯琊榜》最近才在騰訊視頻上追劇,已經(jīng)接近看完了。
在觀看過程中,我一直再思考,為什么這兩部電視劇為什么這么火、這么紅?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吸引觀眾的幾個因素。
1、“矛盾三部曲”的敘事結(jié)構(gòu),保證敘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至拖沓。
《甄嬛傳》主要是以甄嬛從入宮前到最后成為皇太后作為敘事主線,但是中間不讓人感覺乏累,卻有著“矛盾三部曲”的敘事結(jié)構(gòu)。
一開始,主線是皇后和華妃的矛盾,甄嬛和皇后結(jié)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
華妃死后,主線變成了甄嬛和皇后的矛盾,甄嬛和皇帝是一個戰(zhàn)線的戰(zhàn)友。
皇后被幽禁后,主線變成了甄嬛和皇帝的矛盾,最終的結(jié)局是甄嬛把皇帝逼死。
再看《瑯琊榜》,是以化名梅長蘇的林殊為了赤焰軍平反昭雪,輔佐靖王奪嫡作為主線,也是有著“矛盾三部曲”的敘事結(jié)構(gòu)。
一開始,主線是太子與譽王之間的矛盾,靖王這時候?qū)嶋H上和譽王是同一條戰(zhàn)線,林殊公開支持的是譽王,暗中支持靖王。
太子被廢后,主線變成了譽王和靖王的矛盾。林殊幫助靖王清除譽王勢力,靖王和皇帝的矛盾還沒有凸顯。
當譽王造反失敗后,主線就變成了靖王和皇帝的矛盾。靖王要為赤焰軍平反,而皇帝不肯,最后迫于形勢,不得不同意重審赤焰軍舊案。
2、高手對決的“斗智”游戲,讓觀眾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甄嬛傳》中,皇后為斗倒華妃,扶助新人,如甄嬛、沈眉莊和安陵容,后來為斗倒甄嬛,又扶助祺貴人、安陵容。并利用華妃和甄嬛的矛盾,導致甄嬛的第一個孩子流產(chǎn)。而甄嬛為了回到皇宮,設(shè)計與皇帝相遇,重獲皇帝寵幸。甄嬛回宮后,皇后設(shè)計告發(fā)甄嬛通奸,著實是劇中計謀的一個高潮,險象環(huán)生,可謂步步驚心。
而在《瑯琊榜》中,林殊為斗倒寧國侯謝玉,譽王,巧為設(shè)計。而更難得是,對方如譽王和玄鏡司首鏡都是智斗高手,就像下棋一樣,要料敵將來之棋,才可能取勝。就如譽王和玄鏡司利用營救衛(wèi)崢一事,意圖坐實靖王謀逆,林殊和靖王、靜妃充分利用其夏江急于求成、皇帝多疑善變的特點,最終不但成功救出衛(wèi)崢,而且讓玄鏡司夏江等身陷囹圄。
3、主旋律精神的弘揚,也是電視劇口碑好的必要前提。
《甄嬛傳》雖然是一部側(cè)重后宮的宮斗劇,雖然劇中姐妹反目、夫妻決絕,但卻給人留下了甄嬛單純、重情的印象,讓人感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因為劇中花相當大的篇幅刻畫了甄嬛的父女情、和沈眉莊的姐妹情、以及與皇帝、王爺?shù)膼矍椋WC了甄嬛這一人物行為的正當性和形象的正面性。
《瑯琊榜》則是一部側(cè)重前朝斗爭的宮斗劇。雖然劇中也是兄弟狠斗,父子相殘,卻仍然讓人覺得弘揚了正氣,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劇中多次闡述赤焰軍的赤膽忠心、刻畫靖王與小殊之間的兄弟情、小殊與霓凰郡主的愛情,也多次描寫太子和譽王的貪污擅權(quán)和殘暴行為,讓林殊和靖王的奪嫡行為比起太子和譽王來,有著更多的合理性。
說到這里,不由得想批評一下《錦繡未央》、《大唐榮耀》,這兩部劇目前確實也挺火。但是《錦繡未央》中親姐妹互相利用,互相傷害,著實讓我不能接受。《大唐榮耀》目前看來,成了一部《還珠格格》式的言情劇,楊國忠、安祿山、唐明皇等角色,符號化太強,對盛唐之下潛藏的危機缺乏深度刻畫。當然,也許是我要求的太多,或者,《大唐榮耀》片方本來就志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