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劇荒,重新刷了一遍港劇《陀槍師姐》,好吧,一不小心暴露年齡了。該劇是1998年推出的,具體到內地播放是哪一年我忘記了,只記得還在上小學,當時火得是一塌糊涂,以至于老師問我以后的志向,我正義凜然地說要做一名警察,眼神中是無限向往,做一名女警該是多么威風啊。
可是,老師聽到我的回答挺失望的,我知道她是覺得警察這個志向挺普通的,沒有科學家啊、文學家啊來得高大上。而我當時還是她的得意門生,這回答也有點兒丟她面兒。可惜的是,她沒有問我想當警察的原因,如果她問了興許會覺得自豪呢。
反正我家那兒,每天吃完晚飯,雷打不動就是看《陀槍師姐》。我家四口人,我爸、我媽、我姐和我,四個人意見從沒這么一致過。正因為火也就有了后來的2、3、4部。不過,我個人最喜歡第一部,后面的有點悲慘。
我就說說我為啥喜歡。
1、專業性。
香港的警匪劇是出了名的好看,這個我也不多說。演員的服裝、動作、儀態,大場面小場面 ,每個方面都展現了專業性。這是對劇的尊重,也是對觀眾的尊重。我很欣賞這樣認真的態度。
2、生活性。
不止《陀槍師姐》,其他的港劇也是如此,劇中的人物充滿了煙火氣。他們是電視機前的觀眾平時看得到的人物,而不是遠在天邊的富二代、官二代、霸道總裁。文藝作品 難道不應該貼近人民的生活嗎?那些高大上的人物、昂貴的奢侈品不是普通人可以接觸到的、買得起的。這樣的劇我們看起來怎么會感同身受呢?
3、真實性。
《陀槍師姐》里的人物刻畫得還比較豐滿、真實。如娥姐、陳三元,她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我生活中也有這樣類似的人物存在。她們不是完美的,有自身的優點,也有缺點,但這并不妨礙她們給觀眾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比如娥姐,開始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警署做輕松的文職,后來丈夫外遇,成了失婚婦女,還要帶小孩,工作也變成了累人的外勤崗。一系列的打擊,讓娥姐開始總是精神不振,抱怨連連,可是她沒有認命,一直努力,漸漸狀態變好了,工作也有了進步。
如果說細節,劇中還有很多場景和臺詞都讓我記憶深刻(有機會下次說),這就是一部劇能夠大伙的原因,最近比較火的網劇《白夜追兇》也是如此。它并不是靠流量小生、也沒有狗血劇情,而是本身就做到了極致。在這些制作人眼中,觀眾可不是好忽悠的。當一部劇真真正正考慮觀眾的需求時,它離大火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