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來西江網九個月了,剛開始的激動加猶豫不決。到現在慢慢的適應。確實是需要參與才能對新事物有評價的權利。我剛來的時候主要做采訪,第一感覺就是拍圖好多要求也高,好難。因為以前在傳統媒體做文字記者很少拍照。
做記者做到清明節的時候我開始正式做微信編輯。負責了一個教育號一個民政還有一個中學的。六月我旅行回來開了一個夜讀欄目。閱讀量馬馬虎虎…
總之由原來完全不懂得新媒體的好奇到現在有點明白怎么回事了。至于做微信稿也很熟練。上視頻,上圖,快速處理稿件,選題。
當然策劃類還是少了點。做完這些我昨天聽同事北京學習回來發現,原來新媒體也有傳統和創新之分。日活量比粉絲量更重要,但怎么增加日活量呢,哪些看點民眾感興趣。對于我們自己的平臺我想還是實用的。而且需要的那就是創新。內容分發也需要規劃。
內容也需要創新,有趣的大數據,信息可視化。能擊中你的心靈。簡單而直接的呈現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附上同事上傳的幾張ppt。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同事認為,社交關系成為傳播渠道的最后一公里,事實上,人們現在獲取的各類信息,尤其是新聞信息,大多數來自于社交渠道,所以我們除了生產內容,也要主動做好內容的傳播分發策略,讓內容具有“易得性”“分享性”。不能分享的新聞就是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