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帶桃子去上積木試聽課,課畢,老師繞過王先森,仿佛他是隱形人,徑直走向我,問,您覺得這課程怎么樣?要不要考慮給孩子報?
去幼兒園開家長會,清一色都是媽媽們,偶爾來個爸爸也是跟媽媽一起。
單位附近某知名小學門口,早高峰會有家長志愿者維護交通,引導孩子入校門,每周都換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長發的、短發的,換來換去總也不變的是性別,都是媽媽。看著她們,我似乎看到了自己悲催的未來。
有個流傳甚廣的笑話:孩子跟媽媽說:“媽,我餓了”;“媽,我渴了”;一會兒又說:“媽,我襪子哪去了?”……而見到爸爸永遠只有一句話:“爸,我媽呢?”
孩子找媽,天經地義;爸爸“隱身”,并不罕見。
隨著二胎時代的到來,一家倆娃,帶來了1+1>2的工作量,媽媽越發吃不消了,爸爸還能不動如山,繼續做“隱形人”嗎?
2.
臨近萬圣節,桃子從幼兒園領回一個南瓜,要做成南瓜燈。這種手工活,笨手笨腳的我自然是推給了王先森。
在給皮皮弟洗澡時,聽到外面“嗡嗡”大響。我還心里嘀咕是誰家大晚上裝修呢!收拾好皮皮,走到客廳,“嚇!”只見王先森正用沖擊鉆給南瓜打孔,桃子姐在一旁看著,兩眼放光。
“媽媽,看,爸爸給南瓜先生做了個笑臉!”桃子姐雀躍著,手指擺出個手槍的造型,假裝是沖擊鉆,嘴里念著“突突突突……”。
我本以為皮皮弟會害怕沖擊鉆的噪聲,沒想到,他竟然跟著時停時響的聲音晃動起來,好像在做韻律操。看著姐姐笑,他也咧開大嘴,露出兩顆萌牙。
王先森一臉得意地展示他的作品,兩個孩子樂作一團。
爸爸陪玩兒的畫面太美,沖擊了我的視覺和思維。我原以為做南瓜燈是用刀,爸爸可能會沒有耐心,孩子可能隨便看看就溜到一邊去了。沒想到,爸爸創新了做法,孩子嗨得難以自拔。
男人的思維的確跟女人不一樣。如果換我做南瓜燈,肯定是用小刀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摳劃,一邊還不停地叮囑身邊的女兒,小心一點,別碰這個,別摸那個……自己累心,孩子沒準也覺得索然無味了。
爸爸真是“陪玩達人”,我由衷地感嘆。
3.
社會上流行“媽媽做主”,媽媽生,媽媽養,媽媽教,爸爸好像“隱形人”一樣,除了月底拿錢回家,平時是一種悄無聲息的存在。
自從放開了二胎,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只有一個不會“分身術”的媽。兩個“嗷嗷待哺”的小朋友是客觀存在擺在那里,要照顧他們,只能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把空氣一樣的“隱形人”爸爸從隱身魔法中“解救”出來。
再回首,驀然發現,原來,爸爸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呢!
爸爸可以是“陪玩達人”。陪兩個孩子玩耍需要打滿雞血,男人的邏輯思維更強,精力更旺盛,更適合陪孩子們玩耍。每天晚上,爸爸帶著桃子姐玩兒積木,搭出各種房子、小車、花園,皮皮弟拿塊積木在一旁凝神觀察,一邊啃,一邊時不時摻和一下。爸爸和姐姐小聲交流,弟弟“啊啊”插句嘴,一派和諧。
爸爸可以是“哄睡大師”。兩個孩子的“哄睡”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媽媽哄睡皮皮弟的時候,王先森把桃子姐帶到書房,玩游戲,聽故事,做睡前準備,兩邊進程同時推進。等皮皮弟進入甜蜜夢鄉了,桃子姐入駐臥室,大床上滾一滾翻一翻,片刻之后“呼呼”大睡。看著酣睡的孩子們,媽媽感到安靜的空氣都充滿了幸福味道。這歲月靜好的背后,爸爸功不可沒。
爸爸可以是“特級飼養員”。給兩個孩子喂飯的場面太混亂讓人不敢看。面條與雞骨頭齊飛,米粥共紙巾一盤。爸爸出場,場面大不一樣。男人心大,不會死死盯著孩子,不斷催促“快吃快吃”。桃子姐或許是心理得到了放松,自己拿著勺子吃的一本正經。在姐姐的模范帶頭作用下,皮皮弟吃一口爸爸給的,吃一口姐姐喂的,再吃一口自己抓的,三個人配合的“天衣無縫”。不愛喝粥的桃子姐,跟爸爸玩兒“干杯cheers”的游戲,兩個人各端一碗粥,碰一碰,喝一氣兒,不一會兒,喝了個底兒朝天。爸爸舉重若輕地把吃飯變成了樂趣。
爸爸可以是“清潔工”和“大力士”。二胎家庭,娃洗漱洗澡都要排排坐、吃果果。王先森主動請纓,承包了桃子姐的洗漱工程。給女兒洗澡、吹頭發、洗臉、刷牙……桃子姐享受著爸爸的服務,表情萬分受用。兩個孩子洗完澡,從澡盆里抱出來也是個體力活兒,媽媽抱得很吃力,爸爸一手抱一個,抱起來還可以舉高高,每次遇到爸爸給從浴盆抱出來,皮皮弟都樂的咯咯笑,兩個孩子笑作一團。
爸爸還可以是是“繪本點讀筆”、“跑步教練”、“高級廚師”……爸爸不再是隱形人,爸爸就像萬能的叮當貓,還有很多很多新功能有待開發。
4.
張愛玲說,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里,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二胎媽媽說,婚姻如果不落實到給娃穿衣、喂娃吃飯、陪娃玩耍、哄娃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里,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孩子們是媽媽生的,但是孩子們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孩子們真的可以是爸爸媽媽一起養的。
有的時候,可能是媽媽沒有給爸爸發展的空間、表現的平臺。養育兩個孩子,更需要爸爸們參與進來。
王先森原來也是個“甩手掌柜”,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生了女兒滿月以后,月嫂走了,王先森晚上第一次陪我們娘倆睡覺,半夜女兒醒來,發出吭吭唧唧的聲音,拱著找吃的,一夜那么兩三次下來,王先森崩潰低吼,天啊,這可怎么睡?
現在,有了兩個娃,每天晚上都是兩大兩小四只睡在一起,老大一會兒蹬被子了,一會兒伸展運動踢腿了,老二忽然拉響“警報”了,“嗚哩嗚哩”要奶喝了……一晚上狀況不斷,千奇百怪的聲音都有。王先森都能閉著眼睛起來幫忙抱抱了。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
自從二胎放開后,總有人會問,你生不生二胎呀?不少媽媽撥浪鼓一樣使勁搖頭,不不不,一個我都筋疲力盡了,絕不。但是,如果是爸爸媽媽兩個人一起養孩子呢?
生不生二胎,最根本的影響因素不是政策、不是家政市場規范不規范、不是婆婆給不給力,甚至不是經濟條件,孩子他爸才是關鍵。
給爸爸一個表現的機會,或許他會給我們出其不意的驚喜。只有爸爸不再做隱形人,積極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為養娃事業添磚加瓦,二胎時代才能真正來臨。